光影的色彩大師─莫內 Claude Monet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1 《藝術與投資》創刊號 Autumn 2002 / 2002-09-01 《美麗島》 莫內從1874年在第一屆印象派大展發表《印象日出》( 1872年作 )之後,就預示了他對水光的鍾愛,以及擅長掌握瞬間光線變化的精湛功力。出生於法國哈弗港的莫內堅持以自然為師,對光影、色彩等細微變化具敏銳感應的天份,他勤於創作,堅持以相同主題、構圖深入探索光線與色彩的各種可能性。他經常前往法國西岸和地中海沿岸旅行,採集豐沛的海景、礁石繪畫題材,而「美麗島」系列是莫內表現海景畫中極其出色的代表。 1886 年9月,46歲的莫內來到法國西岸布列塔尼的「美麗島」。秋天的「美麗島」,蒼茫遼闊的風光與極富變化的氣候,令畫家一見傾心。層次分明的海礁,構成了極富野趣的景觀,緊緊吸引著他的心,尤其在風雨來襲時,怒波狂浪撞激礁岩的光景,瀰漫著秋天的憂鬱色彩,使山光水色更加壯美,莫內覺得這般景致相當具有挑戰性,他不忍離開,在此駐足了兩個月,完成一系列美麗的圖畫。 1886年的「美麗島」海景畫是莫內創作影響力發揮最佳的時期之一,西奧·梵谷翌年曾收藏多件美麗島系列作品,並且把這時期作品介紹給他的哥哥文森·梵谷(1853-1890),使其認識印象派藝術家,也啟發文森·梵谷,同年奔向南方,擁抱阿爾(Arles)熾火般的陽光。(莫內的「乾草堆」系列啟發了康丁斯基的抽象繪畫)。莫內僅創作20幅的「美麗島」系列作品,一直到晚期還陸續創作出「乾草堆」(1890年起)、「睡蓮」(1899年起)等系列力作,可稱為印象派大師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 這幅《美麗島》(多摩港),構圖簡潔、率性,氤氳的海潮為周圍的礁岩沾染了藍紫色彩,使得堅實、粗略的礁石增添清越的調性,氣氛迷離、色調細膩紛呈,既有穩重而粗獷的堅石,亦有柔美秀麗的水波相稱,煞是好看。莫內1886年旅居「美麗島」期間所作的礁岩海景畫作一共僅有20幅 ,作品市場上已難得一見,相較於「乾草堆」系列的32幅 、「盧昂大教堂」系列的30幅左右、晚年大量的「睡蓮」系列創作,「美麗島」系列作品更屬可貴。 在法國維恩斯坦協會(Wildenstein Institute)編輯發行的莫內油畫目錄全集(catalogue raisoné中,19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