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譜寫華麗史詩-抒情抽象之父喬治.馬修 Georges Mathieu

Odile Chen 陳惠黛 / Ravenel No. 27 羅芙奧季刊第27期 Art & Investment 藝術與投資專欄 Summer 2018冬季號


























2018年9月30日在香港夜間拍賣會上,有一件長達10米的巨幅油畫,以5.1億港元(約20億台幣或6500萬美元)天價,刷新了亞洲拍場油畫的最高價紀錄,創作者是華人抽象藝術大師趙無極(Zao Wou-ki, 1920-2013)。趙無極,二次戰後風靡歐洲藝壇「抒情抽象」的成員之一。「抒情抽象」,1940年代末崛起於巴黎,創始人為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 1921-2012),亦是趙無極友好之一。馬修與趙無極二人有諸多相似處:生卒年相近,高壽九旬以上;同屬想像力豐沛的水瓶星座;血緣族譜皆可上推至皇家貴族;出身於銀行世家,家境富裕;同為抒情抽象藝術成員,作品帶有東方書寫精神;後來先後為法蘭西學院美術終身院士(1976, 2002)。

總是身著勁裝,帥氣逼人,馬修擅長發揮舞台表演魅力,敢於當眾作畫,他為自己的畫作賦予即興與行為表演特色。在大庭廣眾之前,面對著巨幅的畫布,他如同競技場的帥氣鬥牛士,冥想、專注,然後展開一場華麗的戰鬥,充滿力與美的演出,一種全新的美學形式。



畫價被嚴重低估的藝術大師

喬治.馬修自詡為「抒情抽象之父」,擁有領袖氣質與舞台表演魅力,風度翩翩。他的三度空間浮雕式畫作,為「抒情抽象」奠定根基,在法國戰後重建過程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得以與「幾何抽象」的冷抽象分庭抗禮,確實,馬修在美術史地位在趙無極之先,深受藝評家與美術史家的肯定。他是1950和1960年代的超級巨星,1970年代更是國寶級大師,生前在全球有諸多展覽,個人的現場繪畫展演至少170場,作品獲90間以上重要博物館的典藏,他的畫價行情卻尚未反映在曾有的輝煌經歷與影響力。

多年來,馬修的市場行情被嚴重低估。曾為法國前衛藝術的先鋒,至今拍場最高成交價為182萬美元,價格只有日本抽象藝術大師白髮一雄最高拍賣價531萬美元的三分之一左右,更不用提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最高紀錄3億美元、羅斯科(Mark Rothko)的8688萬美元與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的5836萬美元,或是同儕畫家趙無極的6500萬美元,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的688.5萬美元,存有著極大的價差。雖然根據今年9月24日《費加洛報》一篇〈喬治.馬修重生再起〉(Georges Mathieu entame sa renaissance)報導,馬修畫作的私人洽購最高行情已超過200萬歐元(約7200萬台幣或232萬美元),儘管如此價值仍是低估。但種種跡象顯示著,馬修的畫價蠢蠢欲動。

研究馬修畫作價格偏低的原因,主因是市場交易過度集中於法國,國際化不足。根據Artprice資料庫,馬修作品近六成的交易都在法國,其次有一成六在英國,美國市場僅佔不到一成,然後才是其他國家。巴黎不若紐約、倫敦或崛起的亞洲新興市場積極有競爭力,相對顯得保守與拘謹,再加上遠香近臭的民族偏見,長期追捧外籍藝術家,法國現代藝術家在巴黎市場經常受到忽略,無論是地位崇高如抒情抽象藝術之父喬治.馬修這般,具象繪畫大匠貝爾納.畢費(Bernard Buffet)亦復如此。

幸好,在藝術市場全球化資金流動的驅使,馬修或畢費的畫價行情,近年都逐漸法國以外的海外藝術市場發揮影響力,填補行情落差,價格持續往上成長中,尤其亞洲新興藝術拍賣會包括日韓中港台等,都喜愛法國現代藝術家,後勢看好。

「戰後抽象藝術」題材近幾年大規模受到市場的重視,領軍藝壇多年,紐約畫派幾位代表藝術家都有天價拍品出現,日本的具體派藝術、韓國的單色畫,或是義大利的Punto龐圖運動,都是拍賣公司力推的重要主題。而喬治.馬修其所代表的歐洲抒情抽象藝術,則由華裔的趙無極出線,一年來連續創新高價。巴黎的抒情抽象藝術,紐約的抽象表現主義,1950年代左右分據大西洋兩端,為二次大戰後最重要的美術運動。


戰後的藝術貴族



喬治.馬修,法國重要的抽象畫家、理論家,法蘭西學院美術院士。1921年1月27日出生於法國北部的濱海布洛涅(Boulogne-sur-Mer),家族從事銀行業。布洛涅是一座古老的海港城市,保存許多文化古蹟,與英國僅海峽之隔。馬修的全名是喬治─維克─雅多夫‧馬修‧德斯寇朵弗(Georges-Victor-Adolphe Mathieu d'Escaudoeuvres),都是中世紀最榮耀的聖人之名的組合。與古典音樂作曲家莫札特同天生日的馬修,有著尊貴無比的出身,家族可上溯至皇室王族。自幼即學習拉丁語,12歲時遷居至凡爾賽(Versailles),中學時習希臘語、俄語和西班牙語。大學時還曾取得英文學士學位,具有語言的天賦。成長時期遷徙各地,生活裡處處可見中古世紀遺留的古蹟,再加上本身的貴族血緣,他十分熱衷歷史典故,路易國王統治的時代事蹟,君主專政體制的浪漫主義情懷在心裡滋長著,培養後來的獨特尊榮品味。

20歲時正值二次大戰期間,他進入法律學校研讀,但對法律興趣不大,倒是對哲學課程既熱愛又癡迷。1942年他開啟了繪畫生涯,成為一位素人畫家,最早以創作風景畫和肖像畫為主。他深知繪畫與音樂一樣,需要透過詮釋表現以證明其存在,此炙熱情感的特質,和他自由想像的靈魂,註定日後朝向抒情抽象藝術前進。1944年時他決定走非具象之路,極早進入抽象世界的探索。

早期的抽象畫多研究無定形的形體(amorphous shapes)和實驗性「滴流」(dripping)技法,他會在深淺有層次的灰色調或紅色調背景上,使用黑色的筆觸,油彩滴流的非具象形體,並且直接從管狀顏料擠出條狀色料,塗畫在畫布上,產生浮雕式的輪廓與肌理,作畫速度極快,方能控制顏色,流暢直覺性的表達。他是首次使用「滴流」技法的畫家,略早於傑克森.帕洛克(1947年)的發表。馬修認為此技法過於隨性,很快即轉向其他風格。1944年間他曾擔任美國陸軍的翻譯員,也曾在位於法國西南方的美國軍事大學擔任教授,其間的繪畫技法愈見精進,顏色潑灑、管狀顏料的擠壓塗畫,運用靈動自如。1946年他的抽象繪畫首次於巴黎「三十歲未滿沙龍展」(Salon des moins de 30 ans)初試啼聲,備受關注。

1947年遷居藝術之都巴黎,此時他也因流利的外文能力,得以在美國輪船公司(United States Lines)擔任公關主管,因而結識許多富商巨賈、社會賢達。在巴黎期間積極和美術家交流,和德國畫家沃爾斯(Wols)理念相近,參與展覽,以帶領者之姿,在巴黎的盧森堡畫廊(Galerie du Luxembourg)籌辦第一屆名為「想像」(L'Imaginaire)的非具象藝術聯展,其他參展者尚有沃爾斯、阿特朗(Altan)、哈同(Hartung)、李歐沛樂(Riopelle)等14位各國畫家。此次聯展標題原本訂為「抒情抽象」 (Towards Lyrical Abstraction),因為畢卡索(Picasso)和阿普(Arp)的作品加入而更名。抒情抽象團體成員後來又加入塔皮耶(Michel Tapié)、畢卡比亞(Picabia)和斯塔利(François Stahly)等畫家。馬修鼓吹藝術自由,推廣抒情抽象的理念。

無疑的馬修是最早將美國的抽象表現藝術引進法國的重要推手畫家之一,為法國觀眾推薦了傑克森.帕洛克和阿爾頓‧托比(Alton Tobey)等人的最新潮的藝術。1948年在他的安排下,美國和法國前衛畫家相互交鋒,而來自中國的畫家趙無極的加入,則是1950年代以後的事了。



速度美學 西方書法家!

除了籌辦展覽活動,馬修也投入「不定形藝術」(Art informel)的理論研究。1949年他參與「八件新作」(Huit oeuvres nouvelles)聯展,其他參展者尚有杜布菲(Jean Dubuffet)、佛特里埃(Jean Fautrier)、瑪莉亞‧馬丁斯(Maria Martins)和沃爾斯。馬修樂於研究不同的藝術,1950年首度嘗試斑點派(Tachiste)風格作品並發表個展。而他部分受到漢斯‧哈同(Hans Hartung)的啟發,而發展出帶有書法線性的行動繪畫風格創作。

法國文化部長與藝評家馬樂侯(André Malraux)曾在1950年看過馬修在巴黎杜胡安畫廊(Galerie René Drouin)的畫展後,道出「終於出了一位西方的書法家」(Enfantun calligraphe occidental!)的名句!顯見馬修的作品中帶有東方的禪意與書寫性聯想。1950年代馬修先後到美國、日本旅行,也在國際間舉辦畫展,展開新的視野與人生。此後他開始嘗試巨大的圖畫,以單色為底,不另作草稿,純然自發性的情感抒發,並且開始創作一系列的「致敬」主題。雖然是抽象畫,但題材多與歷史相關,而且作品多有題目。馬修能快速的作畫,並且在大眾面前表演,將創作化為即興的行動藝術。因為速度之快,須排除心智的控制,或複製記憶力的可能性,充滿冒險與驚奇。

最有名的例子是1956年5月,應國際戲劇節之邀約,化妝後的喬治‧馬修在巴黎的塞拉‧貝恩哈特劇院(Théâtre Sarah Bernhardt),兩千名觀眾前表演行動繪畫,完成四米乘以十二米的巨幅繪畫,作品的題目是《向全世界的詩人致敬》(Hommage aux poétes du monde entier)。如此狂野的藝術形式,對法式的溫文爾雅簡直是一種挑戰,驚世駭俗,前衛無比。


馬修的創新藝術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他曾經啟發了1957年艾倫.卡普羅(Allan Kaprow)的「偶發藝術」(Art Happenings)和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的「人體測量學」(Anthropometry)系列,還有大受日本具體派創始人吉原治良的推崇,讚譽喬治馬修和傑克森帕洛克二人的藝術「擺脫了傳統的規範」。

他與日本的具體協會(Gutai Art Association, 1954–1972)的藝術家往來密切,1957年時身著日本和服,在大阪的百貨公司屋頂現場創作,驚艷四作。以管狀顏料直接在畫布創作的演出,與具體派秉持「用工具和身體呈現」,「拋棄傳統畫筆的使用」相互共鳴。此技法至今仍為當代後輩藝術家所延用,如六角彩子(Ayako Rokkaku)的徒手蘸顏料繪畫,或是小松美羽(Miwa Komatsu)的現場表演管狀顏料塗抹作畫,莫不是向前輩喬治.馬修致敬乎?

在日本展覽前夕,馬修在東京以三天時間畫完21幅油畫,驚人的體能與飽滿的創造力。他巧妙的結合「繪畫」與「表演」的創新藝術形式,領先了克萊因或1950年代末與1960年代初的藝術家。「繪畫!有史以來首次成為了一種表演」評論家如此形容。或許因為馬修和東方書法及日本的特殊聯結,已故的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富永惣一(Soichi Tominaga, 1902-1980)盛讚喬治.馬修是「自畢卡索以來最偉大的法國畫家」。美國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當年看過紐約庫茲畫廊(Kootz Gallery)的畫展後,也稱呼馬修是「歐洲最偉大的畫家」。


才華縱橫 展現超凡個性

1960年代起馬修將創作拓展至生活的層面,化身為設計師,也嘗試大型雕塑的創作,寫作理論書籍,展現多元的才華。他曾經為法國航空設計海報,幫法國兩家電視台設計商標,還有家具立體作品。波爾多五大酒莊的木桐堡酒莊(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邀請藝術家為設計酒標,1961年頂級年份的酒標就是出自馬修之手。而他一生最大規模、普及度最高的作品,即是為法國造幣局委託,總發行量超過一億枚的10法郎硬幣,該款硬幣流通於1974至1987年共14年之久。

從1950年代偉大的西方書法家、到1960年代畫壇王子明星,到1970年代地位崇高的美術大師,1976年獲選為法蘭西學院美術院士的最高榮譽。喬治馬修的華麗畫作如閃電、如火焰般,充滿令人目眩神迷的符號與標誌。他的畫作帶有光明的情感力度,神秘又熾烈。1980年代之後因法國政權轉移,被視為「右派」的馬修,直言不諱的性格,與現有體制扞格不入,於是逐漸淡出於政治界與鎂光燈前。此後的繪畫風格展現新的成熟,超越古典主義的痕跡,放棄了中心的形象,色彩更為寬廣舒緩,進入另一種層次。

生前他的重要回顧展有1963年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的首次回顧展,第二次是1978年於巴黎大皇宮,然後就是2002年巴黎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2012年他以91歲高齡病逝,華麗一生,榮耀歸於塵土。知名法國大畫商兼史學家丹尼爾‧維恩斯坦(Daniel Wildenstein, 1917-2001)曾對馬修說,「您的繪畫展現著青春與進化,只有如提香和莫內等藝術家才能完成啊!」維恩斯坦是研究莫內、馬內、庫爾貝和高更的專家,這是無比崇高的禮讚!

近年巴黎的畫廊仍經常舉辦喬治.馬修的個展,持續介紹他的生平創作。法國藝術圈的人說,龐畢度中心還欠馬修一場回顧展。可見得呼籲恢復馬修的聲名地位的呼聲,愈來愈高。巴黎的藝術圈人士也注意到,亞洲包括香港、台北和上海等地的拍賣市場,馬修的畫作也增多的趨勢。2018年巴黎FIAC中馬修再度成為話題之一,馬修的價格就要重新上揚了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