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Modigliani #EcoledeParis #莫迪里亞尼」標籤的文章

Modigliani 莫迪里亞尼近期市場觀測

圖片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14 《藝術與投資》第14期 / 2005-12-01 台北市立美術館目前正在展出「美好年代—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收藏展」,其中人氣指數最高的展品即是莫迪里亞尼的《藍眼女子》。主辦單位指出,他的繪畫可以代表了20世紀初期「巴黎畫派」多元絢爛的藝術氛圍,然而他的魅力豈是如此而已。 無疑地,莫迪里亞尼是20世紀最受矚目的藝術家之一,短暫的生命與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充滿戲劇性。在藝術創新上,他可謂是一名獨行者,雖然曾經嘗試立體派的畫風,然而他的名字在昔日的現代藝術運動史中未被著墨太多,反而因為傳奇身世成為文學小說與電影裏詠歎的對象。莫迪里亞尼在藝術市場上發光發熱,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情了。一幅完成於1919年的巨作《珍妮·艾布登》,2004年11月4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會創下3136.8萬美元的天價,打破一年前一幅裸女畫所創下的2688萬7500美元的拍賣紀錄。 其實,除了拍賣市場的天價紀錄之外,電影界也掀起一波莫迪里亞尼的風潮。由義大利俊美男星安迪·賈西亞 (Andy Garcia)所飾演的莫迪里亞尼傳記電影《燃情狂愛》,2004年起在歐洲和北美上映,引起一陣不小的旋風。臺灣的觀眾沒有眼福一窺電影風貌,藝術電影畢竟是小眾領域,至今尚未獲得國內片商的青睞。這部影片除了刻畫藝術家熾烈的生命與愛情故事,還有一段描寫莫迪里亞尼與畢卡索兩位天才畫家之間的競爭。據說飾演莫迪里亞尼一角是賈西亞從影以來最艱難的挑戰,《燃情狂愛》電影的上映,自然使得這位英年早逝的藝術家獲得更多的關注。 專題展、回顧展重建美術史定位 一代大師畢卡索叱吒拍賣市場的成績自然無人能及,當他在世時已接受無數的掌聲。不過相較之下,活在人世不到36年的莫迪里亞尼,窮苦潦倒的遭遇可媲美梵谷第二。因此,當我們今日看到他的藝術行情表現時,不覺增添幾分情緒上的感動。其實過度的渲染「傳奇」,對莫迪里亞尼未必是好事,反而易失去藝術創新的研究焦距。因此,2004年至2005年間由美術史學者舉辦了「莫迪里亞尼—不再神秘」盛大的巡迴展。展覽目錄的楔子開宗明義地指出: 「莫迪里亞尼是20世紀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也是被誤解最多的藝術家之一」。 數十年來他的繪畫與雕塑儘管受人喜愛,但是過去評論家僅狹隘地將他定位在所謂 「波...

Modigliani 莫迪里亞尼的美麗與哀愁

圖片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14 《藝術與投資》 第14期 Winter 2005/ 2005-12-01 有人說藝術家莫迪里亞尼的傳奇與梵谷幾可比擬,也有人說他是哲學家尼采思想的化身。一生潦倒窮困,病痛纏身,短短未及36年的人生,用幾近毀滅性的熱情來創作,直至油盡燈枯為止。 莫迪里亞尼的藝術因其傳奇性增添神秘的色彩。是天妒英才嗎?自古許多天才藝術家的生命都很短暫,音樂家如莫札特、舒伯特;美術家則以梵谷、莫迪里亞尼為代表。唯一可幸的是,他們永遠留給世人美麗的作品,藝術家的生命透過作品得以永世流傳。在此將為您介紹這位活得短暫而絢爛的藝術家,他的生命歷程及他的藝術。 病弱而早熟的童年 他全名叫做阿美迪奧·莫迪里亞尼,1884年7月12日生於義大利的利佛諾,小名叫做迪多。莫氏家族為來自羅馬的猶太名門,18世紀中葉時,家族遷徙到政治與宗教中心──利佛諾。莫迪里亞尼一生以猶太血緣為榮,長大後聽聞有人詆毀猶太人時,他會立刻挺身訓斥。迪多是家中四個孩子中年紀最小的,大哥後來擔任議員。他的父親曾是銀行家,生活原本富裕,甚至到了豪奢的程度,但在迪多出生前後,家族礦業經營失利宣告破產,不久之後撒手人寰。而父親經常在外經商,在這家庭中的角色顯得不甚重要。所以,母親及娘家是對迪多的教養及影響最大,加上自幼體弱,母愛對他無比重要。 外祖父在迪多兩歲時搬來同住,他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精通歷史與哲學,通曉多國語言。祖孫之間感情緊密,相互依賴。小迪多第一次參觀博物館,就是由外祖父領去的,引領他進入義大利繪畫的堂奧。他特別喜愛吉爾蘭戴歐、提香兩位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以及利佛諾本地畫家如喬凡尼·法多利、維特里歐·柯克斯。 有一說莫氏家族因近親通婚,造就畫家先天孱弱的體質,終生受病痛所苦。外祖父在他10歲時過世,驟失歸屬的傷痛,讓他一度產生自閉現象。他的身體無法承受沈痛的悲傷,11歲那年冬天,他罹患了肋膜炎。14歲時罹患斑疹傷寒,併發肺炎,須中輟休學,臥病在床。母親細心照料,買了各類書籍給他閱讀,其中包括尼采、但丁及波特賴爾的著作。期間母親發現他的繪畫才能,於是在他病癒之後,鼓勵他開始學習繪畫。莫迪里亞尼的在學成績不佳,學習藝術就成了他的夢想。1898年偶而在利佛諾一間美術學校上課,在風景畫家葛里埃蒙·米凱里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