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Sculpture」標籤的文章

蒐藏現代、當代雕塑藝術‧享受物超所值的樂趣

圖片
Odile Chen 陳惠黛 / Ravenel No. 3 羅芙奧季刊第三期 Art & Investment 藝術與投資專欄  2012/11 / 2012-11-10 比起繪畫,雕塑作品應該更容易貼近一般大眾,我們已經習慣城市生活中有雕塑作品的存在,甚至像地標一般成為城市景觀的象徵,生活裡因為有了藝術品的存在,空間中的氣息與周圍的溫度好像也隨之改變。 繪畫與雕塑一直是收藏家鍾愛的兩大藝術品項目,有的人喜歡收藏平面繪畫,有的人偏好立體雕塑,生活空間裡因為有了藝術品的存在,空間中的氣息與周圍的溫度好像也隨之改變。在這一期「藝術與投資」專欄,我想來跟大家談一談現代與當代雕塑的國際市場現況,這是一個大家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的題目。 雖然雕塑類別在藝術拍賣項目內所佔的金額比例不高,根據artprice.com公布數據,從1900年至2011年之間,雕塑類在全球拍賣總交易量的佔比只有10%,油畫類是52%、紙上作品類為34%、攝影與其他則為3%。有趣的是一直到十八世紀之前的西方國家,雕塑市場的需求其實遠大於繪畫市場。 比起繪畫,雕塑作品應該更容易貼近一般的大眾,歐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興行起公共藝術的觀念,影響力逐漸擴及全球,甚至由政府帶頭立法規範公共藝術的設置。因應建築空間的需要,有時雕塑品化身為公共藝術一部分,出現在戶外公園、廣場、車站、街道、機關、學校、大廳等群眾出入的公共空間。戶外型的雕塑品常設置在顯眼之處,一眼即可看到,它們經常與周圍的空間融為一體,不論愛與不愛,美與不美,我們已經習慣城市生活中有雕塑作品的存在,甚至像地標一般的成為城市的景觀象徵。 雕塑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大家知道西洋美術史上的第一件藝術品是甚麼嗎?那是一件小巧的女性裸體雕刻,高度僅11公分的《維倫多夫的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石灰岩石雕,完成時間於兩、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史前文化的審美觀念尚未完全建立時,多著重於自然崇拜、宗教意識,《維倫多夫的維納斯》的豐乳肥臀體態比例,就今日的眼光並不具備美的條件,然而它的意義在於強調多產的形象,推崇女性的生殖力。而隨著文明的演進,人類也逐漸建立各自的美學概念與文化特色,在歷史長河裡留下印記。 世界的雕塑史發展極富意思,在古老的年歲裡,所謂的雕刻多為圖騰、宗教與魔法所服務。舉凡美洲的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