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200萬港元徐悲鴻一畫談起 看林風眠作品未來的行情空間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17 藝術與投資第十七期 / 2007-05-01 今年4月7日在香港一場拍賣會上,第一代中國美術家徐悲鴻作於1939年的油畫作品《放下你的鞭子》,在全場屏息以待的氣氛下,6400萬港元敲槌,加上800萬港元的買方佣金之後, 以7200萬港元(約3億台幣,920萬美元)成交,創下中國油畫作品前所未有的拍賣價格紀錄。對於熟知藝術市場的收藏家或畫商而言,拍出如此天價合乎預期;其實僅僅半年前, 另一幅徐悲鴻的油畫才剛以5388萬港元(約2.3億台幣,690萬美元)寫下新頁,在此高價紀錄的背後,不全然是指向藝術收藏的價值,還有無可取代的收藏品味取向以及政治正確的意含。 徐悲鴻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擁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名字不唯代表著個人的藝術,還有其所相關的中央美術學院系統、改良的中國畫、社會寫實主義風格。儘管他已在1953年病逝,但其影響力幾乎主導了大半個二十世紀的中國藝壇,至今在中國藝壇上仍具有崇高的地位。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美術發展有兩支派別與體系,一是古典寫實主義,一是創新自由的現代流派;前者主張吸收古典寫實的技法,強烈反對現代美術各個流派,以徐悲鴻為代表,後者偏向鼓勵吸收西方印象派的現代藝術經驗,以林風眠、劉海粟為代表。此兩支體系所衍伸出,一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北方系統,另一是西湖杭州藝專(今日之中國美術學院)的南方系統。 林風眠和徐悲鴻皆是中國早期美育的領導人物,亦是各領風騷的現代藝術先驅者,才華高下各有見解。然而,藝術應該可以多元性的發展,應該可以採納不同的美學思考。兩相比較之下,徐悲鴻的美學理論因思想正確備受尊榮,林風眠卻因推崇自由改革風格,無法見容於當時的正統,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飽受迫害與挫折,晚年甚至避居香港,當起一名現代的隱者,一思及此,不禁令人想要發出不平之鳴。值得留意的是,兩位大師儘管後期各自走向不同的藝術道路,但不約而同地到了晚年的創作都選擇回歸到中國水墨的創新,因此在今日的收藏市場中我們有緣見到兩位畫家的油畫作品,亦可發現大量的水墨創作。在此筆者透過一些數據資料,概略地談談兩位藝術家的近期拍賣市場現況。 林風眠畫價遠低於徐悲鴻 未來價格成長空間反而更大 從近期的拍賣市場趨勢來看,顯而易見的中國水墨市場在2005年達到交易量、價格水準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