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WangPanyoun」標籤的文章

情深孤獨.英雄淚:王攀元的畫語人生

圖片
Odile Chen 陳惠黛 / Ravenel No. 24 羅芙奧季刊第24期 ArtInvestment 藝術與投資專欄 2018春 / 2018-04-11 「一個畫家要有自己的體系與風格,那就是孤獨。」 王攀元繪畫給予人永遠的靈性,以及無邊的孤寂感。 台灣國寶大師封筆《英雄淚》(Tears of Hero)象徵苦澀一生。 何嘗不是時代和命運的悲劇造就了這樣的孤獨?而終究欠缺圓滿的一生,卻無愧「畫布上的詩人」。 他是華人最高壽藝術家之一,自稱與民國同年,出生於1912年。王攀元(1912-2017),早年顛沛流離,後來低調潛居台灣東北宜蘭超過一甲子。他的苦澀美學,簡約大膽的畫風,及靈性的追求,為後世留下雋永的感性圖畫經典。王攀元被譽為「台灣國寶藝術家」、「畫布上的詩人」,為二十世紀大時代美術歷史留下見證。 2001年王攀元以近九旬高齡榮獲第五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當時評審給獎的評語為:「王攀元先生為一位內省的藝術家,一生堅苦卓絕,始終執著於繪畫創作,自一九四九年來台,在艱苦的環境下,持續的創作五十餘年,在當今眾聲喧嘩的時代,始終自我觀照,以細膩深邃的情感簡潔的主題,在台灣特定的時空下,呈現出獨特精煉的風格。」 他是一位親和卻又孤僻的藝術家,明明可以在首都嶄露頭角,大展長才,卻刻意迴避,與世無爭,主要原因應是坎坷的人生遭遇所致,內蘊複雜情感而形式卻簡單的繪畫,與人無限想像空間。 2015年宜蘭美術館開館,首檔畫展即是主推這位地方美術耆老的盛大回顧展,展出王攀元的72幅新舊作,包括油畫38件、水彩17件及水墨17件。雖為開館大展,然而該館僅是縣立機構、且展品完整性尚不如200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的「攀圓追日─九十自選展」。史博館與王攀元結緣得早,尤其熟悉攀老的一生創作,也與家屬保有默契,因此若要在藝術家在世時舉辦一次完整的人生畢業展,史博館應是最合適的首選。而原本規畫於2017年10月舉辦回顧展,因館方人事因素,籌辦時間在即卻輕率臨時抽換策展人,此舉使家屬無法接受而擱置,後經文化部協調,延遲至2018年5月舉辦。藝術家原撐住一口氣等待人生最後的展覽,卻終究無法如願,12月22日在家中遺憾辭世,享壽106歲。回顧展不料變成遺作展,家屬與藝術文界人士莫不惋惜,「攀元攀圓」,顛沛流離,感嘆藝術家的一生終究欠缺圓滿。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