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畫派最美麗的牝鹿 - 羅蘭珊 Marie Laurencin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1 藝術與投資創刊號 / 2002-09-01 作品介紹 《少女與小狗》 這幅《少女與小狗》是以淺灰色作為整體色彩的基調,具有穩定與和諧之美。少女們粉嫩的雙頰,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具有畫龍點睛的粉紅色,是羅蘭珊繪畫中相當關鍵的元素,就如同她的繪畫中不斷出現的髮帶與蝴蝶結等圖像語言,藉此更加強調出女性化的純美特質。 這幅作品沒有標示年代,但從其筆處與用色上判斷,應該是偏向晚期的作品,沒有早年畫面中的憂鬱落寞情愫,風格恬靜清新。羅蘭珊對女性之美掌握極佳,她的繪畫往往也流露出內心對女性的愛慕情愫,尤其是晚期作品幾乎全部以女性、花卉、小動物為主要描寫對象,她的心路歷程也成為研究女性主義的一大主題,但是最難能可貴的是她為當時代的女性美學,留下永恆的記錄。 《少女與小狗》作品也收錄在由羅蘭珊專家──巴黎裝飾藝術美術館(C onservator of the 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 Paris)文物保存師──丹尼爾.馬歇索(Daniel Marchesseau)所主編的《瑪麗.羅蘭珊油畫目錄集》第二冊(M arie Laurencin catalogue raisonne, vol 2),1999年由日本長野(Nagano)的瑪麗.羅蘭珊美術館發行出版,並且由馬歇索先生開立作品原作保證書。 羅蘭珊生平概述 女性主義意識在1970 年代抬頭,逐漸打破了過去性別歧視的框限 ,女性的參與終於在世紀末獲得比較公平的機會。早期藝術界講究男權至上,今日女性藝術家得以在藝術競技場公平較勁。然而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上半葉,女性藝術家仍舊被傳統父權觀念所縛,而凡能夠突破不平等待遇、馳騁於藝壇者,真可謂人中之鳳,羅蘭珊就是當中的佼佼者 。有人形容她是「在野獸派(Fauvism)和立體派(Cubism)中被夾擊的牝鹿」,她所生活的年代是藝術史上燦爛的年代,羅蘭珊沒有在二十世紀前衛藝術運動中缺席,50年的繪畫生涯中她創作了一系列代表時代女性內蘊的經典作品。 瑪麗.羅蘭珊生於1883年,母親波麗.羅蘭珊(Pauline-Melanie Laurencin, 1861-1913)是來自漁村的餐館女服務生,父親杜雷(Alfred Toulet)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