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畫派最美麗的牝鹿 - 羅蘭珊 Marie Laurencin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1 藝術與投資創刊號 / 2002-09-01


作品介紹 《少女與小狗》

這幅《少女與小狗》是以淺灰色作為整體色彩的基調,具有穩定與和諧之美。少女們粉嫩的雙頰,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具有畫龍點睛的粉紅色,是羅蘭珊繪畫中相當關鍵的元素,就如同她的繪畫中不斷出現的髮帶與蝴蝶結等圖像語言,藉此更加強調出女性化的純美特質。

這幅作品沒有標示年代,但從其筆處與用色上判斷,應該是偏向晚期的作品,沒有早年畫面中的憂鬱落寞情愫,風格恬靜清新。羅蘭珊對女性之美掌握極佳,她的繪畫往往也流露出內心對女性的愛慕情愫,尤其是晚期作品幾乎全部以女性、花卉、小動物為主要描寫對象,她的心路歷程也成為研究女性主義的一大主題,但是最難能可貴的是她為當時代的女性美學,留下永恆的記錄。

《少女與小狗》作品也收錄在由羅蘭珊專家──巴黎裝飾藝術美術館(C onservator of the 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 Paris)文物保存師──丹尼爾.馬歇索(Daniel Marchesseau)所主編的《瑪麗.羅蘭珊油畫目錄集》第二冊(M arie Laurencin catalogue raisonne, vol 2),1999年由日本長野(Nagano)的瑪麗.羅蘭珊美術館發行出版,並且由馬歇索先生開立作品原作保證書。


羅蘭珊生平概述

女性主義意識在1970 年代抬頭,逐漸打破了過去性別歧視的框限 ,女性的參與終於在世紀末獲得比較公平的機會。早期藝術界講究男權至上,今日女性藝術家得以在藝術競技場公平較勁。然而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上半葉,女性藝術家仍舊被傳統父權觀念所縛,而凡能夠突破不平等待遇、馳騁於藝壇者,真可謂人中之鳳,羅蘭珊就是當中的佼佼者 。有人形容她是「在野獸派(Fauvism)和立體派(Cubism)中被夾擊的牝鹿」,她所生活的年代是藝術史上燦爛的年代,羅蘭珊沒有在二十世紀前衛藝術運動中缺席,50年的繪畫生涯中她創作了一系列代表時代女性內蘊的經典作品。

瑪麗.羅蘭珊生於1883年,母親波麗.羅蘭珊(Pauline-Melanie Laurencin, 1861-1913)是來自漁村的餐館女服務生,父親杜雷(Alfred Toulet)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官員。然而羅蘭珊不是正常家庭的孩子,她是不被祝福的私生子,只能從母性,孤單地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一直無法接受女兒不名譽的出身,長年以冷漠無言的態度相待。幼年的她既渴望得到父愛的依靠,又期盼能擁抱母親慈愛的呵護。當她長成少女之後,母女二人關係才趨於好轉,母親決定將她調教成高尚淑女,讓她學習詩文藝術,由於母親擅長女紅刺繡,將羅蘭珊週遭一切鋪陳得雍容華貴,兩人生活在充滿女性柔美的世界,排除一切男性化的成分,過著隱居的生活。因此,這也造就她日後在繪畫中採取大量如髮帶、絲巾、蝴蝶結、瓔珞(a necklace of jade and pearls)等的女性化符號,以及呈現「蕾絲邊」(lesbian)的風格傾向。

二十世紀初羅蘭珊先後在拉馬丁中學(Lycée Lamartine)的「安貝爾學院」(Académie Humbert)學習繪畫,後者是學院派肖像畫家安貝爾所創辦,在此她接受傳統素描的技法訓練 。在安貝爾學院 ,她認識了後來和畢卡索(Picasso )共創「立體派」(Cubism )的布拉克(Georges Braque, 1882-1963),開始和巴黎藝術界畫家來往。在布拉克的影響下,她開始嘗試「野獸派」(Fauvism)的繪畫手法. 1907年羅蘭珊邂逅了巴黎年輕文學家阿波里內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展開一段熾烈的愛情。而由於阿波里內爾和布拉克的引薦,羅蘭珊順利加入蒙馬特「洗濯船」(Bateau-Lavoir, Montmartre)的藝術群行列。

羅蘭珊在「洗濯船」裡和藝術家友人交換對於藝術的看法,他還見識到畢卡索的藝術,開始嘗試立體派風格的創作。阿波里內爾1913年發表了論文〈立體派畫家:沈思的美學〉(Les Peintres Cubistes: Meditations esthetiques),他稱羅蘭珊為「科學的立體派畫家」,分別參加了1907年以及1909到1913年的立體派畫家聯展。不過樸素主義(Primitivism)藝術家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1910)神秘詩意的畫風,對於羅蘭珊追求感性美的作品表現比較有顯著的影響,在她後來的創作可以看出她對盧梭風格的喜愛。當羅蘭珊嘗試過野獸派的狂放以及立體派的深奧理性之後,她決定朝向自己獨有的憂鬱柔美風格。

羅蘭珊因德籍夫婿魏傑恩(Otto von Watjen)之累流亡西班牙七年,後來她重返巴黎,正好碰上1920 年代的「瘋狂年代」( Les Annees Folles),知識分子對文化、藝術充滿狂熱,而羅蘭珊正好被迎接到巴黎社交圈,並且為他們描繪肖像畫,例如:和她同齡的時尚設計師香奈兒(Coco Chanel, 1883-1971),以及巴黎橘園( l'Orangérie)女主人居庸夫人( Madame Paul Guillaume)都曾是她畫中的模特兒。1923年,她為俄國芭蕾舞劇《牝鹿》(Les Biches)擔任舞台佈置與服裝設計,獲得極大的成功。從此「牝鹿」一詞就成了羅蘭珊的代名詞了,而她充滿女性柔美的特質,加上能畫畫寫詩的才華,建立了個人獨特的風格,也成為「巴黎畫派」中最重要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晚年,羅蘭珊和女管家蘇珊娜.莫侯(Suzanne Moreau)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就如同幼年時和母親相依為命的情景再現。在莫侯像女兒又像戀人的陪伴下,羅蘭珊仍默默作畫,風格上延續具裝飾優雅的風格,一直到1953年去世為止。


羅蘭珊的市場行情

羅蘭珊大批遺作專拍在1979年第一次出現在巴黎德芙奧(l'Hotel Drouot)拍賣會,由艾德─畢卡─達尚(Etude Ader-Picard-Tajan)拍賣公司執拍,主要是她的繼承人女管家蘇珊娜.莫侯去世,羅蘭珊的作品才流入市場,讓世人得以揭開那神秘的面紗;第二次大型專拍是在1980年,以版畫作品為主,從此藝術市場上再度興起羅蘭珊的收藏熱潮。

日本可能是全世界最喜愛羅蘭珊繪畫的國家了,日本人相信羅蘭珊的抒情風格和他們的傳統有血緣上的關係。儘管全世界各大近現代美術館如:法國國家現代美術館龐畢度中心(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Paris)、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都有收藏羅蘭珊的作品,但是唯一以羅蘭珊為主要收藏的美術館就位於日本長野(Nagano ),成立於1983年羅蘭珊百歲冥誕之際。

瑪麗.羅蘭珊美術館(Musée Marie Laurencin)最早以高野將弘(Masahiro Takano)館長收藏的100幅作品為基礎,幾年來下來館藏作品不斷擴增,如今的收藏已經超過500 件,收藏品涵蓋羅蘭珊一生的油畫、素描、手稿等文獻。這座美術館結合法國、日本的羅蘭珊專家共同研究羅蘭珊傳奇與藝術 ,至今已經出版兩冊《瑪麗.羅蘭珊油畫目錄集》(Marie Laurencin catalogue raisonné),為愛好者提供許多寶貴的學術知識。

羅蘭珊在拍賣市場最高價紀錄是130萬美金(約4千4百萬台幣)。根據Artprice.com網站分析,過去三年全球拍賣會上的羅蘭珊油畫價位都在45萬美金以內,即不超過1千5百萬台幣,價格合理,甜美的繪畫風格在市場上一直頗受歡迎,從1997 年以來價格波動不大,市場非常穩定。而從去年2001年度拍賣會上觀察羅蘭珊的市場結構,以法國的38%為最高,英國的30%其次,美國佔29%,其他地區為3%,比例上三地差異不大,可見得羅蘭珊在國際市場上呈現平衡分配的狀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