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鏡裡的世界:平子雄一探索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陳惠黛 Odile Chen / 羅芙奧季刊第48期 / 2024-09-26
來自大自然環繞之地
八月的日本岡山縣,時序進入初秋,暑氣尚未消去,仍見翠綠盎然。這座三十年前(1994)由世界知名建築師磯崎新(Isozaki Arata)所打造的奈義町現代美術館(Nagi Moca),是岡山的重要地標,是一座結合藝術品的公共建築美術館。此時正在舉辦了一檔名為「理想風景」(Ideal Landscape)的藝術展覽。據新聞稿指出,這次是岡山縣最大型的展覽,也是42歲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Yuichi Hirako)揚名於海外後,返回故鄉舉辦的一檔重要個展,展出「樹人」與他的世界,以及描繪山川湖泊的巨型立體作品,探討人類創造的理想化風景
平子雄一1982年9月20日出生於日本岡山的農村,岡山素有「水果之鄉」和「晴天之國」的美譽,物產豐饒,風光明媚。平子雄一認為,得益於岡山的自然環境,方能孕育出他關注自然與人類關係的長期創作思維。兒時的記憶裡,四處可見田野、綠意,遠處有高山,生活被大自然圍繞,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大自然的豐富性,親近人的感覺,也始終滋養著他的心靈,那是家的所在、生命的起源。
在今年奈義町現代美術館展覽之前,平子雄一才結束於韓國首爾漢南洞Gallery Baton名為「新家」(New Home)的個展,勾勒出未來理想世界的願景與質疑。這不是他第一次在韓國的展覽,平子雄一已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曾在多個世界主要城市曝光。例如,2023年的冬天,在香港中環Hermès旗艦店的聖誕節點燈,建築物外觀金色繽紛的森林意象,就是平子雄一的聯名設計,櫥窗展示著他的六棵樹的立體裝置。「森」的漢字是三個木的會意文字,趣味的組合,既有聖誕節氣氛,也有平子雄一標誌的「樹人」意趣。Hermès尋覓傑出當代藝術家並與其合作,已經行之有年,藝術家的創作理念符合法國時尚品牌的創意發想,甚獲好評,也成為民眾打卡熱點。
聞名國際,十餘年參展不間斷
這些年平子雄一的主要個展,除了東京本地的商業畫廊:額賀古太郎Kotaro Nukaga畫廊、等候室Waiting Room、第一生命畫廊Dai-ichi Life Gallery以及hpgrp Gallery等。此外,亞洲主要城市如首爾在Gallery Baton(2021年;2024年)與可隆文化Space K(2023年)都先後舉行盛大個展;台北的伊日藝術/後樂園YIRI ARTS/BACK_Y(2016年;2018年;2022年),伊日藝術是和平子雄一合作最久的畫廊,超過十年以上;香港的Warehouse Gallery(2020年),甚或東南亞菲律賓和新加坡The Drawing Room(2013年)畫廊展出;更遠的歐洲荷蘭鹿特丹的Zerp Galerie(2019年)、哥本哈根克里斯托弗.埃格隆德畫廊Galleri Christoffer Egelund(2014年;2017年);還有美國舊金山的Fouladi Projects(2016年)等等,都曾經先後舉辦過平子雄一的個人藝術展,十多年來見證藝術家的生涯演進。
同時他的作品也受邀參加知名博物館的聯展,如練馬區立美術館(2022年)、上海寶龍美術館(2018年)、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10年;2021年)、佐倉市立美術館、東京歌劇城美術館、上野之森美術館、群馬縣立近代美術館(2010)等等。知名博物館的展出,有助於提升藝術家的學術定位。
平子曾經獲得多個獎項,例如2009年「Shell美術賞」、2010年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的「Tokyo Wonder Wall賞」,以及2013年上野之森美術館「VOCA獎勵賞」,以及2020年岡山縣鼓勵新進美術家的「I氏賞」(伊藤謙介獎)等榮譽。
在公共機構收藏方面,平子雄一作品曾獲荷蘭的利瑟美術館(Lisser Art Museum)與阿克蘇諾貝爾藝術基金會(AkzoNobel Art Foundation)、瑞士的讓.皮戈齊收藏館(Jean Pigozzi Collection);日本的第一生命保險公司;中國的龍美術館、寶龍美術館、天目里美術館與現代傳播;韓國的U.PINEMED與可隆文化SpaceK等機構收藏,確定了平子雄一國際間的名氣及市場熱度。
![]() |
英國留學經驗對人造自然產生好奇
平子雄一目前工作及生活於東京。回顧他的成長背景與創作生涯,1980年代後期日本面臨泡沫經濟的衝擊,隨之股市崩盤,產業蕭條,曾經傲視全球的經濟奇蹟到了1990年代初期驟然停止,日本進入「失落的三十年」。加上人口高齡化日益嚴重,整體社會集體呈現無力感與失落感。鄉村的年輕人必須到城市才有發展,甚或到海外尋求機會。
高中畢業後不久,18歲的平子雄一前往倫敦就學,展開生涯的探索。2006年順利畢業於英國溫布頓藝術學院(Wimbledon College of Arts),取得美術(榮譽)學士學位。溫布頓藝術學院隸屬於倫敦藝術大學,在英國諸多藝術院校排名中僅次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以美術和戲劇藝術教育聞名於歐洲,是一所書院聯邦制大學,由七所著名的藝術、設計、時尚與傳播學院聯合而成:倫敦傳媒學院、倫敦時裝學院、坎伯威爾藝術學院、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溫布頓藝術學院、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創意電腦研究所等。
在英國留學期間,平子雄一注意到倫敦有不少大型公園,假日時常常聚集大量群眾在此休憩。此外,路旁常可見觀賞用植物、行道樹和小公園。雖然都是一些人工的造景,但市民也喜愛這些人造的自然。種種有趣的現象讓他開始注意到:人類與周遭自然的關係。他在創作中開始探索大自然,描繪如童話一般的森林世界,作品裡頭有花鳥蟲魚、花草樹木,還有建築物,譜出一幅幅舞台劇場。後來,他認為應該要有人類的參與,人的行為,讓植物,抑或自然,產生有趣的觸動。
他的創作揉合了兒時記憶,以及求學期間的生命經歷,還有反映當下社會的情境與訴求。慢慢地,他所描繪的世界,張狂的樹枝,叢生的植物,書本、花瓶、盆栽、樂器、車輛、船隻、工具、動物,或是各類生活的痕跡,彷彿是「都市叢林」,但也像是「叢林都市」。乍看像是森林景色,仔細一看都是人工刻意的造景。評論家判斷平子雄一想要表達的是,「其實人類是無法真正都市化的,人類的本性還是無法放棄自然。」
木靈?樹人?
平子雄一的早期創作風格調性偏暗,帶有神聖性與敬畏宇宙的寓意。評論家認為,藝術家似乎引用日本神道教的「木靈」(こだま,Kodoma)傳說,創作出他的「樹人」形象。古老傳說森林有一種精靈或者樹神,可以敏捷的自由移動,看似普通的樹,卻擁有神秘的力量,祂所居住的樹木稱之為「木靈」。
木靈是受到保護的,也守護著森林,與樹木融為一體。若砍伐帶有木靈的樹木,恐會招來厄運。「木靈」的形象源自「萬物有靈論」的神道教傳統,在日本文學、動漫和其他的藝術形式經常可見。其實,在中華古老文化中,同樣有類似的概念,一直傳承到今日,民間習俗對老樹、山神、天地多心懷敬畏。
平子雄一的創作,有其一貫的延續性,大抵在探討人類與自然對應的關係。在2020年《美術手帖》雜誌的採訪文時,提及平子畢業展參展作品是一幅鉛筆圖畫。平子雄一回道:「當我在學校的時候,我嘗試了很多東西,所以很難確定主題。我最後一個畢業設計創作的一幅圖畫,描繪了植物和人造物件的景觀。當我深入研究這幅畫時,我開始欣賞植物和人類的主題。」
突破空間識別。二維與三維作品交錯
回到日本後,他意識到自己的繪畫風格與野獸派相近,於是他認為運用顏色有其必要性。同時,擴大畫作尺幅與規模也是必須的。當他作畫時,畫布先不裱褙內框,因為他不喜歡運筆時,畫布有彈性的感覺。將畫布直接黏貼於牆上,畫筆直接對上畫布牆,施以力度。平子雄一以探索植物與人類關係的主題,也隨著畫布規模的加大,更能彰顯氣勢。
2013年左右,他將創作延伸至三維的立體作品,藉此表現具體化及深度的傳達,創建一個無法逃避作品概念的空間,饒富興味。平面和立體作品同時並進,彼此競爭,有自我意識感。有時在立體作品表面描繪時,也能打破空間識別的界線。無論在他的二維或三維作品,經常出現頭部長著植物或樹的「樹人」,穿著打扮與時下年輕大男孩並無二致。他承認「樹人」是他本人的投射。他是畫中的焦點,被觀看的對象,同時,他也是一位觀看者,凝視著正在欣賞畫面的觀眾。樹人的形象,代表著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摩擦,他是荒野森林裡遊蕩的樹人,也是人類文明破壞後的記錄者。
近期他的作品色彩愈來愈五彩繽紛,雖然看似描繪都會叢林,然而過於鮮豔的色彩,所欲模擬自然造景,反而增加突兀與人工造作的感覺。有時會以蠟筆塗抹,產生原始塗鴉的趣味。盆栽,花瓶也是他的作品中不斷出現的符號,植物被禁錮在人造的空間裡,模擬自然環境的樣貌。森林裡的植物,和盆栽內的植物,互為表裡的對照。平子雄一,持續以繪畫和立體雕塑,建構他眼中的蠻荒且具有魔幻感染力的烏托邦世界。
他欣賞的現當代藝術名家
平子雄一從高中時,即十分欣賞日本近代畫家佐伯祐三(Yuzo Saeki, 1898-1928)。佐伯祐三曾留學法國,結識野獸派畫家烏拉曼克(Maurice de Vlaminck, 1876-1958)。儘管早逝,仍留下不朽的巴黎街景畫與人物畫像。平子雄一認為,佐伯畫中的混亂,有點髒髒的不太明亮色彩,意外地令人著迷,屬於二戰前歐洲獨特的頹廢氛圍。受到前輩的啟發,平子雄一創作時,刻意地不常清洗筆刷,在一張圖畫未完成時,不要換水,讓整體色調有一致性。最特別的是,他使用最大容量的「特百惠」(Tupperware)塑膠容器充當調色盤,將顏料調和成一種色彩。
在當代藝術家中,他喜歡奧拉佛.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1967年生)。2013年左右,他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看到艾里亞森創造的宏大夕陽場景,作品《小太陽》(Little Sun)計畫,提供社會參與與自然對話,以人造太陽的本質,形成巨大的力量。這樣的作品也讓平子雄一思考他自己探索植物和自然的關係。
平子雄一的創作,不僅只於繪畫、雕塑、裝置以及公共藝術,還有聲音、影像,未來他也想拍攝偽紀錄片。持續關注於當下人類面臨的自然與生態環境議題。
藝術市場情況
多年來平子雄一透過與國際代理畫廊的展覽合作與持續推廣,在歐洲如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荷蘭擁有一些收藏家,歷史相近的史詩神話背景,歐洲收藏家能以開放的態度接受他的作品。亞洲在日本韓國和台灣,文化底蘊更為接近,對於日本的傳統文化或是西化,都能相互包容,也能就藝術家的性格能夠欣賞他的創作。
台灣的《CANS藝術新聞》雜誌2004年2月號雜誌,介紹了「2023亞洲當代之最:年度最佳明日之星」,有12位受評選的亞洲藝術家,平子雄一是唯一入圍的日本藝術家。本獎項針對出生於1980、1990年代後於前一年度有出色表現的新興藝術家,能獲評審青睞入圍也是一種肯定。
在求學期間,2005年平子雄一即開始參與當地的聯展展出。畢業後返回日本,也在日本尋求曝光機會。2008年他曾參加村上隆的第11屆「藝祭」(Geisai)展出。2010年在東京舉辦首次個展,此後持續在海內外畫廊、美術館、藝博會中展出,在一級市場漸漸奠定基礎。2015年秋天他的作品開始進入二級市場。有一幅他的百號油畫首度在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上拍,初登場拍出金額約四十萬台幣(HK$93,750 或US$12,094)。
2016年第二件作品也在同一拍賣公司上拍,隨後2018年秋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有七十多年歷史的拉斯穆森拍賣公司Bruun Rasmussen陸續上拍,2020年香港另一家拍行邦瀚斯,2021年春東京的SBI、台北的羅芙奧,2022年春倫敦蘇富比、首爾拍賣…等等,平子雄一的作品成為各家拍賣公司的常客與受關注意樹家,累績至今(2024年9月)已經約有143組各媒材作品上拍。根據Artprice公布的數據,2022年度平子雄一的拍品交易量與金額最高,有達到US$2,117,010之多。
目前最高價的油畫作品是2022年5月27日香港佳士得拍出的《常年03》(2019年作),成交金額約台幣900萬元(HK$2,394,000或US$304,999)。目前最高價的立體雕塑作品是2024年6月2日在台北羅芙奧拍出的《木之森01》(2022年作),成交金額台幣312萬(US$96,296)。
作為日本當代藝術一位耀眼的新星,平子雄一的市場行情呈現穩定成長,並無過度激烈的漲跌。對於創作,他有其一脈的思考邏輯,不疾不徐地,持續透過精益求精的作品呈現眾人眼前。推薦這位有深度思考的藝術家,可以好好認識他的創作內涵。
在平子雄一40歲生日那天(2022年9月20日),他在臉書上寫了一則文:「經過統計,自2010年在商業畫廊出道以來,我已經舉辦了38次個展,參加了68次聯展,還有各種博覽會和活動,非常多!感激不盡!真的非常感謝。只要多試幾次,幾乎都會成功的!距離退休還有60年,我要繼續努力!今後也請大家多多關照。」
他的心願是持續創作至一百歲方休,認真作畫的日本當代藝術新瑞,勇於接受挑戰,最近一兩年參與的展覽計畫,每年超過十次以上,精神令人感佩。眼鏡男孩平子雄一,用他的特有「濾鏡」觀看他所欲表現的世界樣貌,持續發表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