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雕塑─推薦作品:巴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 1881-1973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6 《藝術與投資》第六期/ 2003-12-01 畢卡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1881年10月25日生於西班牙南部一個小鎮馬拉加(Malga),父親是美術教師,他的姓氏來自於母親。畢卡索在父親的刻意裁培下,小小年紀便已打下紮實的學院派基礎。在馬德里的聖費南多美術學院(Fernando)就讀時,16歲的他已具備一般古典學院派畫家功力了。然而他對學校的傳統課程不感興趣,經常蹺課到「普拉多美術館」(Prado Museum)參觀。來自北歐與法國的自由藝術風潮,早讓畢卡索陶醉不已,於是19歲時終於前往巴黎發展,進入文化薈萃的藝術之都。 畢卡索最早一件知名的雕塑品出現在「藍色時期」(1901-1904),描寫一位坐著的女人。1906年至1907年間的雕塑受到非洲黑人文化的影響,自己也收藏許多黑人雕塑品。1909年,畢卡索以初戀女友費爾南德(Fernande Olivier)為模特兒,創作了立體主義風格的《婦女頭像》(Tête de femme),從二度空間的繪畫轉化為三度空間的表現。此後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雕塑上,主要是藉由「拼貼」(papier collés)的概念,這項觀念和後來使用現成物(ready-made)的雕塑創作有極大的關連。1915年,以紙板、鐵皮、鐵絲、木頭等材質創作了拼貼雕塑《結構:小提琴》(Construction: Violin);1920年代末期,他重新回到雕塑創作,為了紀念超現實主義作家阿波里內爾(Apolinaire),他也嘗試超現實主義風格的人體雕塑、鐵線的結構。而戰爭過後,他又對雕塑燃起興趣。歷經過一段實驗的時期,他又轉向了金屬雕塑和現成物的集合雕塑(sculpture of assemblage)。例如他把上翹的腳踏車車把,化成了尖聳的牛角,狹長的車座造型,變成了形象的牛頭,也就是著名的《公牛頭》(Tete de taureau)(1943);而2002年11月6日甫創下617萬9500美元的畢卡索最高拍賣成交紀錄的《母猴與她的孩子》(Le guenon et son petit)(1951),以兒子的玩具巧妙地製作成有趣的造型,皆是畢卡索現成物雕塑中的名作。 集合藝術(art of assemblage)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