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ZaoWouki #ChuTehchun #Resale」標籤的文章

華人西畫市場新趨勢─轉售品拍賣

圖片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11 藝術與投資第十一期 / 2005-04-01 不知各位收藏迷是否發現,2004年國際拍賣市場出現一波新趨勢,即拍賣「轉售品」的比例增加了,紐約、倫敦的主要拍賣目錄上許多拍品似曾相識,由於景氣好轉,二手市場的交易特別熱絡。目前市場漲幅最高的兩大項目「現代藝術」及「經典當代藝術」,出現一波回籠拍品風潮,不少收藏者最近都嚐到獲利回收的果實,例如梵東根、杜菲、瓦沙雷利、亨利·摩爾等。法國行情公司針對「美術類全球藝術價格指數」所做的統計,2004年光以紐約拍賣市場就有18.2%來自回鍋拍品。十年前平均每投資100美元買入一件藝術品,現在的價值就平均成長了53%,達到153美元,形成轉售拍賣的一大誘因。 而在華人藝術拍賣市場上,同樣也出現類似的趨勢,近現代書畫、中國第一、二代美術家都有暢旺的買氣,尤其是華人的早期油畫與雕塑作品,二十年前還少人聞問,十多年前才開始逐漸在台灣藝術市場萌芽。最近兩三年東南亞及香港、大陸收藏家陸續加入競技場,無論是海外華人、早期中國油畫家,甚或幾位台灣前輩畫家,其作品皆出現激烈搶標,形成價格不斷翻升的情況。 本文所提的轉售品主要探討「拍賣會」的交易,因為拍賣公司採取競價方式,成交金額公開化、透明化,並且隔年有出版社發行拍賣年鑑檔案,民眾容易掌握市場資訊。而畫商或畫廊的私人仲介,因成交金額未公開,在此暫不予討論。筆者整理了一份「2004華人西畫轉售拍品一覽表」,採樣去年近四十幅價值成長亮麗的拍品,提供收藏迷參考。 大師作品競標意願濃厚,非主流拍品逢低買進 轉售品並非全面性的增值,然而肯定是原收藏者認可的價格,尤其是大師拍品有濃厚的競標意願,資歷較輕的拍品則未必漲價,有時因為原藏者有意轉變收藏風格,願意以較低價格吸引買家,所以拍賣市場有時的估價會比第一市場更有競爭力,構築成一個有趣的交易平台。 (一)林風眠、趙無極的轉售市場最熱 二十世紀華人西畫藝術家中,林風眠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一直有驚人的交易量,其中油畫的轉售價格更是出現急漲的情況,一幅描寫玉米採收的油畫 《豐收圖》,1989年10月在香港以32萬港元拍出,十三年後的2002年10月,這幅畫重新現身香港拍賣場,以535萬4100港元成交,寫下林風眠的最高拍賣紀錄,價格成長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