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國際藝術市場新趨勢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4 藝術與投資第四期 / 2003-06-01 誰是今日藝術市場的績優股 要問過去一年藝術市場哪個項目是炙手可熱 ,答案就是「當代藝術」。當年當代藝術的整體氣勢強,甚至搶過「 印象派與現代藝術」的鋒頭,頗有後來居上的味道。去年6 月代表「印象派與現代藝術」的莫內和畢卡索,各自拍出天價的作品;然而有更多當代藝術家打破個人最高拍賣記錄,例如:李奇登斯坦、巴斯奇亞、蘇拉吉等等。就連紐約拍賣界人士都要齊聲讚歎:他們的當代藝術項目的產值幾乎和印象派旗鼓相當。尤其是去年底的拍賣季中,當代藝術的件數成交率有八成,不受景氣不佳的影響,金額成交率也頗高。 根據法國藝術行情公司的分析,從2002年1月到2002年7月之間,1940年以後出生的藝術家平均成長率為+11.8%,當代藝術利潤在2002年上半年是其他項目的兩倍之多。而如果再以材質細分,當代藝術「油畫類」的平均成長率更高,為+16%。再深入分析之後,我們會發現,當代藝術的天價幾乎都是在紐約出現,尤其是美國本土發展出藝術運動占的比例最高,如美國普普藝術。 「美國普普藝術」的價格指數上漲中 的確如此 。 歐洲是二次主戰場,戰時許多藝術家流亡美國。戰爭結束後,歐陸百廢待舉,無論戰敗國家或戰勝國,無不面對龐大的社會困境。而大夕陽的另一端美國,則憑藉強大的經濟與武力,廣納各國人才,激蕩出蓬勃的藝術運動,紐約取代了巴黎成為新的藝術之都,前衛藝術的搖籃。例如1940、1950年代的「抽象表現主義」、1960年代的「普普藝術」、1970年代的「極限藝術」等。抽象表現藝術畫家大都以紐約為根據地,後來有有「紐約畫派」之稱,大有和「巴黎畫派」分庭抗禮的意味。 普普藝術起源於英國倫敦,但卻由美國發揚光大。由於美國擁有經濟力的優勢,取材自商店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的普普藝術,當然很容易在美國生根 。美國普普藝術家中安迪.握荷的可口可樂 、康寶濃湯罐、瑪麗蓮夢露等流行圖騰 ;李奇登斯坦的漫畫、廣告 , 都是現代人最直接 、最熟悉的形象,很容易獲得大眾的青睞。從1997年到2002年,5年間普普藝術的價值約成長+165%。 法國藝術行情公司 Artprice 籌集了全球美術拍賣記錄,參照金融股市「加灌指數」的概念,將藝術品的行情資料化。他們依照個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