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Warhol #AndyWarhol #PopArt」標籤的文章

「當代藝術」—國際藝術市場新趨勢

圖片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4 藝術與投資第四期 / 2003-06-01 誰是今日藝術市場的績優股 要問過去一年藝術市場哪個項目是炙手可熱 ,答案就是「當代藝術」。當年當代藝術的整體氣勢強,甚至搶過「 印象派與現代藝術」的鋒頭,頗有後來居上的味道。去年6 月代表「印象派與現代藝術」的莫內和畢卡索,各自拍出天價的作品;然而有更多當代藝術家打破個人最高拍賣記錄,例如:李奇登斯坦、巴斯奇亞、蘇拉吉等等。就連紐約拍賣界人士都要齊聲讚歎:他們的當代藝術項目的產值幾乎和印象派旗鼓相當。尤其是去年底的拍賣季中,當代藝術的件數成交率有八成,不受景氣不佳的影響,金額成交率也頗高。 根據法國藝術行情公司的分析,從2002年1月到2002年7月之間,1940年以後出生的藝術家平均成長率為+11.8%,當代藝術利潤在2002年上半年是其他項目的兩倍之多。而如果再以材質細分,當代藝術「油畫類」的平均成長率更高,為+16%。再深入分析之後,我們會發現,當代藝術的天價幾乎都是在紐約出現,尤其是美國本土發展出藝術運動占的比例最高,如美國普普藝術。 「美國普普藝術」的價格指數上漲中 的確如此 。 歐洲是二次主戰場,戰時許多藝術家流亡美國。戰爭結束後,歐陸百廢待舉,無論戰敗國家或戰勝國,無不面對龐大的社會困境。而大夕陽的另一端美國,則憑藉強大的經濟與武力,廣納各國人才,激蕩出蓬勃的藝術運動,紐約取代了巴黎成為新的藝術之都,前衛藝術的搖籃。例如1940、1950年代的「抽象表現主義」、1960年代的「普普藝術」、1970年代的「極限藝術」等。抽象表現藝術畫家大都以紐約為根據地,後來有有「紐約畫派」之稱,大有和「巴黎畫派」分庭抗禮的意味。 普普藝術起源於英國倫敦,但卻由美國發揚光大。由於美國擁有經濟力的優勢,取材自商店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的普普藝術,當然很容易在美國生根 。美國普普藝術家中安迪.握荷的可口可樂 、康寶濃湯罐、瑪麗蓮夢露等流行圖騰 ;李奇登斯坦的漫畫、廣告 , 都是現代人最直接 、最熟悉的形象,很容易獲得大眾的青睞。從1997年到2002年,5年間普普藝術的價值約成長+165%。 法國藝術行情公司 Artprice 籌集了全球美術拍賣記錄,參照金融股市「加灌指數」的概念,將藝術品的行情資料化。他們依照個別藝...

安迪.渥荷 Andy Warhol (1928-1987)

圖片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4  藝術與投資 第四期 / 2003-06-01 安迪.渥荷說:「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十五分鐘。」 "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have 15 minutes of fame" -Andy Warhol 1960年代普普藝術的明星 安迪.渥荷,1928年(或有一說為1927年)8月6日生於賓州佛瑞斯特市(Forest City),父親是捷克裔的建築工人兼礦工。1945年安迪.渥荷進入匹茲堡的卡內基理工學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Pittsburgh)繪畫設計系,1949年取得的美術學士學位。畢業後渥荷遷至紐約,從事廣告工作勉強餬口。他曾經拿親筆素描到《魅力》(Glamour)雜誌自我推薦,獲得畫鞋的工作委託。他的素描獲得刊載,風評頗佳,後來製作又一系列鞋的圖畫。1957年以鞋的廣告獲得紐約藝術主任俱樂部獎章(The Art Directors’ Club Medal),作品也經常刊登於《時尚》(Vogue)和《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等雜誌,1959年開始在紐約一家畫廊展出金黃色鞋子素描作品。 1960年渥荷開始繪製油畫,不從商業考量,純然是藝術上的創作。他完成一系列連環漫畫圖像,如迪克崔西(Dick Tracy)、大力水手卜派(Popeye)、超人(Superman)和小國王(Little King)等。他第一次展出可口可樂瓶、康寶濃湯罐(Campbell soup cans)繪畫第一次展出時受到與論大眾的嘲諷嘻笑。他也完成許多美元記號與瑪麗蓮夢露的絹版版畫。1962年紐約的第二次個展獲得盛大的成功,當時的普普藝術成為接受度很高的藝術形式。 1962年開始他著迷於絹印的質感,甚至利用絹印大量發行作品,成立名為「工廠」(The Factory)的工作室,後來也成為1963至1974年間他拍攝影片的地點。1960年代渥荷等普普藝術家們從大眾文化之中吸取靈感與圖像,再將色彩明度提高,而且將圖像比實物放大許多,因此他們被歸類為繪畫的寫實主義(Realism)。當時渥荷的圖像可以被分為四個大方面:「商業產品」(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