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渥荷 Andy Warhol (1928-1987)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4 藝術與投資 第四期 / 2003-06-01


安迪.渥荷說:「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十五分鐘。」
"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have 15 minutes of fame"
-Andy Warhol



1960年代普普藝術的明星

安迪.渥荷,1928年(或有一說為1927年)8月6日生於賓州佛瑞斯特市(Forest City),父親是捷克裔的建築工人兼礦工。1945年安迪.渥荷進入匹茲堡的卡內基理工學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Pittsburgh)繪畫設計系,1949年取得的美術學士學位。畢業後渥荷遷至紐約,從事廣告工作勉強餬口。他曾經拿親筆素描到《魅力》(Glamour)雜誌自我推薦,獲得畫鞋的工作委託。他的素描獲得刊載,風評頗佳,後來製作又一系列鞋的圖畫。1957年以鞋的廣告獲得紐約藝術主任俱樂部獎章(The Art Directors’ Club Medal),作品也經常刊登於《時尚》(Vogue)和《哈潑時尚》(Harper’s Bazaar)等雜誌,1959年開始在紐約一家畫廊展出金黃色鞋子素描作品。

1960年渥荷開始繪製油畫,不從商業考量,純然是藝術上的創作。他完成一系列連環漫畫圖像,如迪克崔西(Dick Tracy)、大力水手卜派(Popeye)、超人(Superman)和小國王(Little King)等。他第一次展出可口可樂瓶、康寶濃湯罐(Campbell soup cans)繪畫第一次展出時受到與論大眾的嘲諷嘻笑。他也完成許多美元記號與瑪麗蓮夢露的絹版版畫。1962年紐約的第二次個展獲得盛大的成功,當時的普普藝術成為接受度很高的藝術形式。

1962年開始他著迷於絹印的質感,甚至利用絹印大量發行作品,成立名為「工廠」(The Factory)的工作室,後來也成為1963至1974年間他拍攝影片的地點。1960年代渥荷等普普藝術家們從大眾文化之中吸取靈感與圖像,再將色彩明度提高,而且將圖像比實物放大許多,因此他們被歸類為繪畫的寫實主義(Realism)。當時渥荷的圖像可以被分為四個大方面:「商業產品」(commercial products),如布瑞洛紙箱(Brillo boxes)與亨氏蕃茄醬瓶子(Heinz ketchup bottles)、「名人畫像」(personality portraits of celebrities)、「交易式樣」(trading stamps and bills)如郵票和錢幣,車禍、電椅刑、歹徒喪禮與種族暴動等「災難照片」(disaster pictures)。

渥荷受盛名之累,1968年時一位不速之客闖進「工廠」工作室對他開槍射擊,造成嚴重的內傷,渥荷因此住院兩個月。身體緩慢康復後,他也改變創作方向,進入「後普普藝術」(Post Pop Art)時期。1970年以後,他繼續製作偶像、名人和友人的肖像,不過此時比渥荷早期的普普藝術繪畫更柔軟、精緻。他在1970年代更接近抽象表現的風格,與1960年代寫實風格已有一大段距離了。1981年他嘗試一系列神話(myth)繪畫,他從大眾文化資源中處理虛構人物的題材,例如廣告、連環圖畫和電影。這些作品包括:漫畫人物達格武(Dagwood)、米老鼠和超人。後來又在1983年他創作一系列瀕臨絕種動物圖畫,描寫受到威脅的野生動物。

渥荷不願成為社會的評論者,但他卻稱職地扮演過這樣的角色,他能反映出當時的趨勢與風潮。他觀察城市裡的象徵、圖像和大眾媒體,對當下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這些象徵和圖像最後成為其藝術的主題。對渥荷和其他的普普藝術家而言,圖像本身已經從真實之中跳脫出來,它們不僅自成一格,並重新塑造大眾文化。渥荷為社會和文化學家們留下戰後時代及美國消費社會中的重要視覺元素史料,他的繪畫與觀念成為當代美術史重要的篇章。1987年2月22日,渥荷因膽囊手術引發心臟衰竭病逝於紐約市,享年59歲。


安迪.渥荷的市場



普普藝術家安迪.渥荷的一套10張《瑪麗蓮夢露》(Marilyn)雖然發行數量不算少,大都已猜散單張販售,要找到10張一套的作品非常困難,加上市場人士惜售,難得出現出現在拍場。尤其是渥荷親自授權由「工廠工作室」製作的版本,價格比起未經授權者要高出數十倍。當然,市場上也有零星出現的單張絹本。平均每張價位在3萬美元至5萬美元之間。而整套完整10張的授權版本,在拍賣市場上非常搶手,價格也節節高升。

渥荷的一套10張《瑪麗蓮夢露》版畫,被視為普普藝術時代最符合偶像性的圖像,這個主題的定價往往比其他主題為高,例如的1964年的《橘色夢露》(Orange Marilyn)絹版畫布,在1998年曾經以高於預估價5倍的1732萬7500美元售出,是安迪.渥荷有史以來最高成交記錄。至於1967年一套10張的《瑪麗蓮夢露》,目前最高成交記錄為1989年5月13日紐約蘇富比公司所創下,落槌價金額為52萬2500美元(不含佣金);其次是1989年11月21日紐約佳士得的50萬6000美元(不含佣金)。

去年全年至少有556件的安迪.渥荷作品出現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年度交易額(turnover)達到6747萬7406美元。以投資的角度來看,根據「法國藝術行情」(Artprice)的分析,安迪.渥荷從1997年以來價格指數(price index)成長了180%,意指如果你在1997年以100美元買進渥荷的作品,到了2002年底,原本的作品價值已經漲至282美元。在這個不景氣的年代裡,有什麼比藝術品的投資更迷人呢?


關於《瑪麗蓮夢露》



1962年8月5日,女星瑪麗蓮夢露香消玉殞。此後,她的形象成為全球性感偶像的象徵,也成為許多藝術家創作的素材。安迪.渥荷曾多次以不同組合方式創作的「瑪麗蓮夢露」主題,但以1964、1967年兩次圖像最為著名。這一幅作品即是1967年安迪.渥荷開始製作一套10張絢麗的《瑪麗蓮夢露》絹印連作。原來的圖像是參考吉恩.寇爾曼(Gene Kornman)在1953年電影《飛瀑怒潮》(Niagara)的一張宣傳照片。這套絹印作品一共發行250件,所有作品背後都以鉛筆簽名和橡皮印章註明編號;有些以原子筆簽名;有些背後有簽名縮寫;有些有標示年代。此外,這件作品另外有26幅藝術家試版,背面以字母A到Z編號。發行單位為渥荷的畫室「工廠工作室」(Factory Additions, New York),委託「矮黑族絹印公司」(Aeta Silkscreen Products, inc., New York)印製。

這套作品的發行非常成功,每個人都希望能收藏這一套作品。1970年代安迪.渥荷和一位德國人和一位比利時人一起在歐洲舉辦展覽,他們二人提議為歐洲市場另外發行一套作品。安迪.渥荷一點都不感興趣,並且拒絕幫助他們發行。原本的模版送到歐洲去,這兩人從1970年開始將印製第一批未經授權、色彩和原來版本不同的絹印。這套作品背面有蓋章,印章字樣為「Sunday B. Morning發行」(Published by Sunday B. Morning)以及「填上你自己的簽名」(Fill in Your own Signature),這套版本沒有得到安迪.渥荷的授權,編號方式和原來版本系列一樣,都是發行250件,有幾張版畫上有安迪‧渥荷的題字,幽默地寫道:「這不是我做的」(This is not by me)。安迪‧渥荷知道這些版畫的發行,某種程度上也等於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兩位發行人都是他的朋友。後來的版本同樣非常受到歡迎,所以他們決定繼續印製,但後來的作品不再編號,只以藍色的印章作為區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