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眾生相-加藤泉的藝術

 Odile Chen 陳惠黛 / Ravenel 羅芙奧季刊第36期【藝術與投資專欄】  / 2021-09-24 


日本當代藝術,在近期的國際拍賣市場是一重要板塊,除有草間彌生、村上隆、奈良美智、白髮一雄等大咖級名家,原作身價早已是數百萬甚或千萬美元起跳。較年輕一代有所謂「奈良美智接班人」態勢的名和晃平、五木田智央、六角彩子、加藤泉,還有潮流藝術的MADSAKI與Mr.等等,最高拍賣紀錄最近紛紛突破五十萬美元,成為眾多國際藏家們的關注名單。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先在國際藝壇受到肯定之後,才逐漸紅回日本國內。藝術家們積極創新、拓展海外的遊學資歷,尋求重要美術館機構或雙年展的曝光。


前段提及的幾位藝術家當中,加藤泉(Izumi Kato)是行事作風相對低調、大器晚成的一位。雖然有人也將加藤泉的創作歸類為潮流藝術,他和同樣出生於1969年的黑白灰單色畫家五木田智央,御宅族文化代表Mr,今年(2021年)都已是52歲中年大叔,各有各的一片天。加藤泉是個人主義色彩濃厚,他的藝術風格與日本藝壇中的療癒系、萌文化有所不同。觀眾們或許從他的作品喚起某些可愛的印象,然而多直覺神祕玄奇,帶點怪誕暴力,兼具科幻未來與古老樸拙之感,使得加藤泉在同代藝術家中顯得與眾不同,十足有個性。

2021年5月24日,加藤泉一幅120號繪於2012年的無題油畫作品,在香港的夜場拍賣會上拍出425萬港元(約1530萬台幣或US$547,336)的新高紀錄。半年前,加藤泉的無題木雕作品,也甫於香港寫下226.8萬港元(約816萬台幣或US$292,628)的個人拍賣紀錄。一件雕塑,一件繪畫,顯見加藤泉在繪畫與雕塑不同媒材上都有出色表現。加藤泉是一位畫家、雕塑家,也玩搖滾樂隊,三十歲左右真正專注創作,他手裡創造的21世紀當代之作,反映著久遠的記憶與現下的存在。





誕生於諸神之國的男孩

加藤泉是日本島根縣人,出生於1969年。島根縣位於日本海沿岸山陰地方,被稱之為「日本的背面」,臨近廣島縣。島根縣是日本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擁有古老神話傳說,還保留著舊石器時代與繩紋時代的遺跡,一處自然與人文交織的所在。據說日本人的先祖之一彌生人,跨海而來,在島根登陸,將農業文明帶來此地,這片土地被稱為「出雲大國」,這裡擁有日本最古老的神社「出雲大社」,創建年代可以追溯到紀元前660年菊花王朝之前(約中國的戰國時代與秦朝),為傳統日本神道教信仰的重要代表場域。相傳每年十月,來自全國八百萬眾神齊聚於此,寬廣宏偉,有精彩的神話傳說。島根另有「黃泉平阪」的名勝,幽靜森林矗立著兩根石柱,傳說是冥界的入口,增添神祕的色彩。島根是許多神話與漫畫故事取材的景點,後人笑稱此地的神靈比人還多,由於日本人口高齡化,老年人口比例高,年輕人外移,如今島根縣人口數不過七十萬人。如此富有傳說怪奇文化的地方,正是孕育了加藤泉的故鄉。

來到二十世紀,島根與神話關聯的傳統與文化,仍然存在於現代生活之中。當地的長輩總是恐嚇孩子們說,晚上不要去海邊,會有蛇身女人頭的鬼怪出沒,「不聽話的小孩就要被怪物吃掉」。加藤泉的老家附近有一大片古代墓場,他小時候穿梭在一根根石碑之間遊玩。所謂「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思想影響了他的人生觀,以及後來的藝術創作脈絡。加藤泉兒時成長的1970年代,是日本超能力和超古代文明漫畫的創作巔峰時期,科幻鬼怪漫畫風行全世界,動漫相關產業佔有日本經濟極高的比重,日本男孩幾乎沒有人不愛看漫畫。同世代的其他國家的男孩女孩,誰不愛看漫畫呢?動漫次文化在二次大戰戰敗國日本成為一種心靈慰藉與重振民族信心的良方。

藝術家村上隆曾提出「小男孩」的概念,講述戰後的創傷使得日本社會瀰漫著長不大的心態,不願當個大人面對世界的殘酷。而同時,「小男孩」也是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第一枚原子彈的代號。原爆之後,日本面臨的巨大改變。2005年村上隆在紐約日本協會策劃了《小男孩:日本爆發的次文化藝術》(Little Boy: The Arts of Japan's Exploding Subculture)大展。加藤泉也受邀參加是次展覽,此後鴻運大開,漸受關注。


加藤泉回憶從前在島根鄉間生活,家中沒有電視,只有怪物傳說。印象裡盡是約束與不自由。鄉民鄰居喜歡議論是非,年少時與女孩在街上牽手,立刻有人通報父母。類似的情況其實在亞洲社會中十分常見。而他叛逆的個性,從小就開始醞釀,成長總是苦澀。家庭教育對自然宗教崇拜的思想,潛移默化影響了他,人雖然容易自滿、自我,然而神明存在的文化會教人學習自謙。

高中時原想要當專業的足球員,沒有入選,成績普普,對讀書的興趣不大,勉強潦草應付。高中畢業後報考分數不高的藝術學校,考取了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形部油畫系。1990年代初期,日本仍在泡沫經濟尾聲,打工賺錢容易,工作半年所得足以供給另外半年時間探索繪畫,身邊的朋友皆是如此,他也想循此模式,租一間畫廊辦展覽,從1995年起每年發表一次,初期畫風以象徵主義的簡約風格為主,和後來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如同素人藝術家般創作



1992年自藝術學校畢業,正式進入職場。在日本,美術系學生一旦離開校園後,不是擔任美術教師,就是辦公室上班族。因為作品賣不出去,根本無法依靠賣畫維生。二十多歲的加藤泉十分叛逆,畢業後一心想要玩音樂,遇到挫折,三年後玩完。三十歲時學會妥協,和人溝通,才真心專注創作,離開了六、七年建築工作。加藤泉說把自己看作畫家,他想辦法讓他的畫看起來有趣。

日本的美術教育令加藤泉困惑與懷疑,普遍認為擬真寫實才是好畫功,二十世紀末還要臨摹希臘石膏像素描。他回想每個人的小時候是怎樣開始畫畫的呢?都是從圓圈、點與線條開始的吧,畫畫應該像兒童一樣隨意自由。因此他很欣賞素人藝術家(outsider artists),原生藝術的杜布菲(Dubuffet),梵谷(Vincent van Gogh)、培根(Bacon)還有日本江戶時代的伊藤若沖(Ito Jakuchu),都是景仰的大師,他期許將來自己能有這樣的造詣。過去加藤泉選擇壓克力顏料作畫,因為材料便宜容易取得,早期還用畫筆作畫。主題上開始從象徵性風格轉換為人形化的形體與面容。後來,他改用油彩、放棄畫筆的拘束,改用手來作畫。但並非徒手,多數時會穿上橡皮手套沾抹顏料,或用抹刀平塗,使用於背景,人物的臉孔五官,他會用手指直接抹畫,形塑出特殊的肌理質感。

他常常流連於博物館欣賞雕塑展品,認為「世界本來是立體的,所以雕刻本身就是自然」。三維雕塑使人易與世界連結,而且雕塑的創作,也是幫助他突破繪畫瓶頸時的重要出口。2003年後他從繪畫轉移至雕塑創作,選用日本佛像雕刻常用的樟木,木質帶著香氣,電鋸鋸開大木塊,鑿子用來雕琢眼睛細節。避免使用黏土或樹脂等易於塑形的材質,直接在木頭上創作。2012年時加入兒童玩具常用的軟塑膠(SoftVinyl)來創作,帶來有趣的發想,有助於探索繪畫的更多可能。後期更以石頭創作,並且探索織品皮革等材質。加藤泉喜愛古老文化,曾以古董傢俱作為木雕底座,紙本繪畫也常配上四處蒐羅的古畫舊框,特色十足。



人物是加藤泉的唯一主題

人們可以從五顏六色的人物臉孔,辨識出加藤泉的作品。他對於靜物風景主題不感興趣,人物是他唯一有興趣的主題。他的大部分作品題目都是「無題」,因為他不願限制觀眾的想像,如同多數抽象畫家對待抽象作品時。

我們看他創作的擬人化形體,頭大身小,纖長四肢如植物,或像胚胎或像昆蟲的精靈,有時有男女性徵,有時則雌雄同體,樸拙的面容與姿態用色瑰麗,有一種原始的美感與生命力。他用人的形狀來創作,但不用模特兒作畫,靈感來自於生活,來自於活著。他的作品反映了童年的記憶,文化傳承與歷史經驗。加藤泉曾說:「在我的家鄉,神道教、佛教和萬物有靈論都混雜在一起。我受到成長經歷的影響,那裡的一切都有自己的生命。我知道我畫的人形不是特定的人,而是用人的形狀來畫。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我不知道是誰,使用這樣一個無名的人,我關注的不是個人,而是存在本身。」他不在意評論家或觀眾如何解讀他作品,若是觀眾從他的作品中發現當代反映的面相,他自然樂見其成。



2007年加藤泉受邀參加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由美國藝評家兼策展人羅伯特.斯托(Robert Storr)策展,主題為「感性思考、理性體會:藝術現在時」(Think with the Senses- Feel with the Mind. Art in the Present Tense),為其藝術生涯重要里程碑。隨後2008年在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行個展、2010年在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個展與2012年霧島藝術之森美術館個展。2014年之後,與國際知名的貝浩登畫廊(Perrotin)合作,活躍於國際舞台,在香港、巴黎、紐約、首爾與上海等地展出。近期主要博物館個展,包括了北京紅磚美術館(2018)、墨西哥的Casa Wabi藝術中心(2019)、東京與群馬兩地的原美術館個展(2019)以及美國SCAD設計藝術學院美術館(SCAD Museum of Art)(2021)等等。

藝術探索的路上總是充滿冒險與挑戰,因展覽合作之故,加藤泉赴香港旅行,對當地的人文景觀頗有興趣。2015年決定到香港港島南區的鴨脷洲成立工作室。自此往來於東京與香港,一年約有三分之一時間住在香港。就地取材,使用當地的元素創作,例如花崗岩,他選定之後即保留原有形體,不再打磨切割,直接在石頭上色創作。2016年就發表石頭系列。此外在香港的布莊找到織品,拼接織品的立體作品,豐富了他的創作面貌。



加藤泉的創作中有特殊的人物分割方式,無論是立體或平面,常見垂直或水平的分割線。「我個人喜歡雕塑的接縫,無論是木雕還是軟塑膠雕塑。我有時會保持關節的原樣,而非將它們塑造為扁平狀。直覺上,我認為保留關節原樣會更有趣,但後來我意識到保留關節會增加作品的創意信息。一個念頭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是否我可以在我的畫中使用它,於是我開始創作分割成幾個部分的畫。」



小時候想要當音樂家的夢想,在五十歲前夕一償宿願。2018年加藤泉和朋友組成THE TETORAPOTZ搖滾樂團,由他擔任鼓手,並發行7吋黑膠唱片。一如他的藝術裡的古拙童趣特色,團員們會罩著頭套面具表演,稀奇另類的搖滾樂手。同一年8月24日加藤泉和團員們一起出席北京紅磚美術館的個展開幕,率領THETETORAPOTZ樂團在現場表演同樂。隔年,在日本群馬縣的原美術館ARC的草地上再度合體,精彩展現加藤泉的多才多藝。


深受國際機構與藏家的喜愛

加藤泉如今是貝浩登畫廊主要代理的藝術家,透過該畫廊的人脈與分支據點,將藝術家的作品成功銷售至各地。他的作品已為國際知名博物館與美術機構收藏,在日本國內已有多家重要美術館典藏。例如東京的東京都現代美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rt, Tokyo、原美術館Har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大阪的國立國際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Art, Osaka;愛知縣的豐田市美術館Toyota Municipal Museum of Art, Aichi與岡崎市美術博物館Okazaki Mindscape Museum, Aichi、香川縣的高松市美術館Takamatsu Art Museum, Kagawa、靜岡縣的貝爾納.畢費美術館Bernard Buffet Museum、石川縣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Ishikawa、神奈川縣立近代美術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Kamakura & Hayama, Kanagawa、岡山縣的S-HOUSE美術館S-HOUSE Museum, Okayama等。在重要企業家與私人美術館的收藏,包括了日本愛知縣的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東京的高橋收藏Takahashi Ryutaro Collection、田口藝術收藏Taguchi Art Collection;西班牙馬德里的Colección SOLO、瑞士日內瓦的Japigozzi Collection;中國大陸企業家成立的私人美術館也收藏了加藤泉的作品,例如北京的紅磚美術館Red Brick Art Museum、止觀美術館Zhiguan Museum of Fine Art、上海的龍美術館Long Museum、南京的四方當代美術館Sifang Art Museum、秦皇島的阿那亞Aranya;還有香港的Longlati非營利基金會、K11、CHAT六廠等等。

加藤泉創作於2004年的立體木雕作品《無題》(205x56x52cm),奇特古怪的風格,意外地成為次文化網路社群組織的靈感泉源。SCP Foundation是一網路虛構的特務組織,在同名的網路接龍小說創作專案裡,4chan網友Moto42以加藤泉該件雕塑為原型,捏造了虛構故事裡的恐怖生物角色「SCP173」,使得此一雕塑圖像在網路世界頗富盛名,而該作品曾參加2005年村上隆在紐約策畫的「小男孩」展覽,現由東京的高橋收藏。



羅芙奧2021年春拍曾推薦了兩幅加藤泉油畫,陸續吸引來自歐洲、日本、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還有線上藏家的參與競標,出價踴躍,以兩倍甚或三倍於預估價售出。儘管疫情仍在壟罩全球,加藤泉今年在秦皇島、香港、東京、紐約持續舉辦展覽,國際間藏家的詢問度一直很高,未來行情的發展有無窮的想像空間。








(圖像版權:The Artist、羅芙奧藝術集團、Perrotin)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