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抽象藝術 V.S. 具體派的風起雲湧

Odile Chen 陳惠黛 / Ravenel No. 25 羅芙奧季刊第25期 Art & Investment 藝術與投資專欄 Summer 2018夏 / 2018-05-16

藝術市場是一個五花八門的競技舞台,永遠不缺主角明星,除了藝術家之外,他們所創作的藝術品亦是鎂光燈的焦點,眾人追捧的目標。因著年代更迭,品味或許有所變化,不同時期或流派的藝術家,時不時佔據新聞版面,其中有些是恆久不變的經典,或是隨著祖國經濟榮枯脫穎而出的新血名單,風水輪流、推陳出新屢見不鮮。各家各派,不論前衛或古典,抽象或寫實,普普藝術或街頭藝術,天價寶座各個有機會。有時藉由私人洽購、有的通過拍賣會,看看達文西(Da Vinci)、畢卡索(Picasso)、莫迪里亞尼(Modigliani)、高更(Gauguin)、巴斯奇亞(Basquiat)、帕洛克(Pollock)、德庫寧(De Kooning)或是羅斯科(Rothko),都是近一兩年藝術市場風風火火的熱搜名單。


戰後抽象藝術領軍當代市場


提及現今藝博會或拍賣行目前競相推薦的流派或團體,「戰後抽象藝術家」絕對是領軍市場的天價標的之一。包括美國的紐約畫派大師塞・湯伯利(Cy Twombly)、歐洲的抒情抽象藝術大師,競相刷新各自的拍賣或私人洽購的紀錄。華裔大師趙無極的抽象畫作在2017年春、秋兩季連續兩度創個人拍賣新高紀錄;威廉・德庫寧(William de Kooning)的《無題》抽象畫在2018年香港巴塞爾以3500萬美元售出,創下香港藝博會的成交新指標,而他在拍場的最高紀錄則是3億美元。

「藝術是歷史的鏡子」,它反映出藝術家面對時代變遷的思考,成為某種時代的縮影。二十世紀初的野獸派和立體派,啟發了藝術家們重視形與色的構成,康丁斯基(Kandinsky)發現了其中奧妙,在1910年完成第一幅抽象水彩畫。而後隨著工業、科技與現代建築等快速發展因素,脫離對自然模仿的舊有觀念,改以概約的、簡化的、速度感的抽象藝術因運而生。工業革命後的國家主義擴張引發戰爭,而連續的世界戰爭無情摧毀了歐洲優美的文化傳統,因為政治與經濟的因素,在第二次大戰之後,藝術發展的重心從歐洲移轉至美國。


美國宣稱是民族的熔爐,二戰之後此地的藝術發展擺脫傳統束縛,因而各種形式得以在此百花齊放。其中又以「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普普藝術」(Pop Art)在美國美術史上最具規模與影響力,他們的影響力至今仍舊持續著。抽象表現主義一詞從1946年開始,活躍紐約藝壇達二十年,它來自抽象藝術與表現主義的兩種影響,美國發展出的前衛藝術抽象表現主義,也受到歐洲的超現實主義、東方的文字、書法等啟發,益發蓬勃茁壯,同時期促發各地區前衛藝術運動,包括歐洲的抒情抽象藝術,在亞洲台灣的東方、五月畫會,日本的具體美術協會、韓國的單色畫等。

過去幾年,國際間關注抽象表現主義所領軍的戰後當代藝術板塊的規模與影響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代中期在日本崛起的「具體美術協會」的一群藝術家,重新獲得學術與市場兩方的肯定與讚揚。而這股「具體派」效應不僅只於區域性的,更是跨國際的。這波熱潮從2013年巴黎的春季拍賣會開始點燃,法國畫商斯塔德勒(Rodolphe Stadler)名下一批包含歐洲名家與具體派畫家作品的收藏專拍,然後持續延燒至亞洲,至今已有五年的時間,拍賣迭創紀錄。「具體派」成員之一的抽象畫家白髮一雄當年就以1961年作品《激動的紅》(Gekidou Suru Aka)以超最高估價近三倍的390萬歐元(約532萬美元或1.6億台幣)成交,刷新其個人拍賣紀錄。

2015年秋天在香港夜拍一場以具體派發起人吉原治良(Jiro Yoshihara)的藝術專拍,完成了百分百白手套成交成果,此次成績無疑將具體派的市場熱度推上浪尖。近期以具體派成員的展覽或是專場,已是主流拍賣會上不可少的名單。這波競逐名單也在畫廊業起了效應:日本起家的白石畫廊(White Stone Gallery)、さくら洞美術(Sakurado Fine Arts);香港的德薩畫廊(De Sarthe Gallery);台北的林舍畫廊(Lin & Lin Gallery)、也趣畫廊(Aki Gallery);東京與紐約的麥卡佛雷(Fergus McCaffrey);蘇黎世的豪瑟與沃斯(Hauser & Wirth)等大畫廊,紛紛推出相關展覽。使得日本藝術家除了熱門名單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村上隆之外,「具體美術協會」或簡稱「具體派」成員的藝術家,成為全球收藏家與市場人士關注的對象。


風潮往往不是偶然造成,擁有學術的鋪墊與推波助瀾,使得曾在二十世紀後中期後的藝術團體,睽違數十年後,重新受到美術評論家與策展人的青睞。一連串的重要展覽,如2008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具體派作品現身其中。而2012年日本東京日本國立新美術館(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推出「具體—日本前衛18年的軌跡」(GUTAI: The Spirit of the Era)專題展覽,還有2013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最關鍵性的策展「具體:燦爛的遊樂園」(Gutai: Splendid Playground),2014日本長野輕井澤新美術館(Karuizawa New Art Museum)「具體人在輕井澤」(Gutaijin)系列展覽,以及菲律賓馬尼拉阿雅拉博物館(Ayala Museum)的「具體派的品味:卡馬喬夫婦收藏展」(A Taste of Gutai: Lito and Kim Camacho Collection)展出80件具體派的雕塑與繪畫作品。在策展人、雙年展與博 物館機構的背書下,曾經蒙塵的前衛藝術畫派重現光芒。

「具體派,就像是我們看到火星生物一樣。」


日本經濟歷經失落二十多年後,又歷經了地震海嘯與核災等慘烈的打擊,國家自信心也遭受挫折,如今他們的當代藝術名家在海外受到肯定,這股新興的日本當代藝術市場交易,或許稍加療癒了大和民族,讓藝術市場更偉大起來。找回「具體派」的價值,我們見識到日本藝術圈再度與國際密切接軌,在各地的拍賣市場上發現有更多日本藝術家作品上拍,還有愈來愈多的日籍畫商穿梭其間。

日本人天性嚴謹有守,尊重職人精神,二次大戰戰敗,百廢待舉,美術界有志之士不願與舊有體制結合,也不願盲目追隨歐美,希望建立具有自主性的藝術風格。回顧「具體派」運動的崛起,回溯到1950年代的日本大阪蘆屋市,關鍵人物是吉原治良(1905-1972)。他曾受到巴黎畫派藤田嗣治的啟發,認識獨創的原則,1930年代吉原即是大有可為的藝術家,早期專研超現實主義繪畫以及抽象表現主義藝術有成。後來創立「具體美術協會」,在其領導與挑選下,和16名年輕學生,一起創新辦展。吉原治良要成員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創造前所未有的創新」。


「具體」一詞是出自成員嶋本昭三的命名。「具體」一詞,「具」解作工具;「體」解作身體,意指「用工具和身體呈現」。成員拋棄了傳統藝術家的工具,尤其是「畫筆」的使用,用各種大膽無畏的自我表達,特別是肉身參與。藝評人針生一郎曾為1955年的具體派展覽,解讀「如同看到火星生物一樣」表達其驚異之情與前所未見。每個成員有獨特具實驗性格的藝術表現形式:嶋本昭三的以玻璃瓶裝滿顏料擲向畫布,創作「擲瓶繪畫」;元永定正以塑膠管填裝顏料,以滴落、塗抹及潑油漆技術進行創作;吉原通雄將自行車的輪胎印留在畫布上;鷲見康夫使用振動設備,顏料透過算盤滾動和紙傘等旋轉創作;田中敦子將無數閃爍的燈泡穿戴身上的「電氣服裝」;村上三郎以身體穿破層層直立的紙立門,形成作品;還有最知名的白髮一雄以手執繩、以足作畫。

一系列破天荒的媒材形式,充滿創意與活力,他們的藝術囊括了行為藝術、偶發藝術、裝置藝術、科技藝術、聲音藝術、互動藝術、大地藝術、光線藝術、觀念藝術等等。儘管1958年,日本具體派登陸美國,於紐約馬薩・傑克遜畫廊(Martha Jackson Gallery)舉行首次海外展覽,卻遭受紐約時報評論家無情重砲抨擊,並以「抽象表現主義的分支」簡單概括稱之,未能看出其前衛創新的精神。


具體派從1954年創立,延續到1972年發起人吉原治良過世後隨之解散,一共有18年的發展歷程。團體的發展大致分為兩階段,第一個是1954年至1962年,第二個是1962至1972年,此二階段被稱為「具體一代」與「具體二代」。除發起人吉原治良之外,具體一代的核心藝術家有:嶋本昭三(Shozo Shimamoto, 1928-2013)、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 1924- 2008)、白髮富士子(Fujiko Shiraga, 1928-2015)、鷲見康夫(Yasuo Sumi, 1925-2015)、元永定正(Sadamasa Motonaga, 1922-2011)、金山明(Akira Kanayama, 1924-2006)、田中敦子(Atsuko Tanaka, 1932- 2005)、上前智佑(Chiyu Uemae, 1920-)等。1962年隨著年輕藝術新血的加入,「具體二代」活化創新的動力,與時俱進,使用更新式的材料進行實驗,發展達至巔峰。具體二代新加入的年輕藝術家有前川強(Tsuyoshi Maekawa, 1936-)、堀尾貞治(Sadaharu Horio, 1939-)、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 1937-)、名坂有子(Yuko Nasaka, 1938- )、山崎鶴子(Tsuruko Yamazaki, 1929-)、向井修二(Shuji Mukai, 1940-)和松田豐(Yutaka Matsuda, 1942-1998)等,兩代藝術家合計近六十位。

前衛藝術大師的東西交流


二次大戰之後,不僅美洲、亞洲蓬勃發展前衛藝術,歐洲藝壇也是正在翻天覆地的改變著。大力宣揚法國不定形藝術(Informel)的法國藝評家米歇爾・塔皮耶(Michel Tapié),頻繁往來紐約與紐約,把歐洲藝術家如德庫寧、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尚・佛特里埃(Jean Fautrier)介紹到美國,又把傑克森・帕洛克(Jackson Pollock)介紹給歐洲的藝術圈,促成文化的交流。而日本的當代書法藝術頻頻受邀參與國際活動。吉原治良與日本前衛書畫團體的往來密切,透過該團體的刊物得以一窺歐美同儕的最新創作。而吉原治良熱切盼望與國際接軌,1955年開始出版《具體》英日雙語雜誌,後來甚至發行法文版,可見用心之至。

米歇爾.塔皮耶1957年造訪日本,因不滿於抽象藝術中的幾何式構圖,與反抽象繪畫的日本具體派訴求不謀而合,雙方一拍即合。塔皮耶將具體派介紹到西方,也成為歐洲藝術界認識具體派的重要管道。雖然具體派反對抽象藝術,然而前衛藝術的導師吉田治良卻對歐美同儕藝術家給予高度的敬意,他對抽象表現主義大師中喬治・馬修和傑克森・帕洛克的藝術推崇備至,讚嘆他們的作品「擺脫了傳統的規範」,並且啟發了具體派成員的創作。馬修和帕洛克各自代表著歐洲和美洲的抽象表現主義運動,都是具有高成就的核心人物。具體派致力於探索新媒材、全新的繪畫表現形式,和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的探索同具有時代意義。


而1957年塔皮耶的日本之行,乃是因為受到不定形藝術的日裔畫家今井俊滿(Imai Toshimitsu)的邀請,同行的還有喬治・馬修和山姆・法蘭西斯(Sam Francis)。身穿日本和服的喬治・馬修在大阪的梅田百貨公司屋頂現場揮毫創作。而馬修的藝術,也曾經啟發了1957年艾倫・卡普羅(Allan Kaprow)的「偶發藝術」(Art Happenings)和伊夫・克萊因的「人體測量學」(Anthropometry)系列。

此行拜訪在日本掀起風潮,促成歐洲不定形藝術與日本具體派一次深具意義的交流,也使得具體派大步邁向國際。具體派其實也影響後來的藝術風潮,包括韓國「物派」創作,以及「激浪派」(Fluxus)實驗性質濃厚的藝術家,如約翰・凱奇(John Cage)、約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小野洋子(Yoko Ono)等。當時,白髮一雄以足作畫的創作比知名的伊夫・克萊因早幾年出現,由於克萊因當時也在日本創作,推測有可能受到白髮一雄的影響,足見具體藝術在亞洲當代美術史上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過去漲幅高?未來增值空間如何

法國的米歇爾・塔皮耶將具體藝術介紹到歐洲,促成了少數的作品受到法國藏家的青睞,但是並未全面的引起西方藏家的興趣,千禧年以前拍賣行情甚少超過五萬美元。2013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展覽之後,具體派成員的拍賣受到全球收藏家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原本收藏有紐約抽象藝術的大藏家們。具體派成員中以白髮一雄的畫作行情最高,也是最早在市場竄升的一位,尤其是2008藝術家過世後,他的具體派時期以及後期創作,屢創新高,他在拍賣市場最高紀錄為530萬8629美元(390萬5500歐元,約1.5億台幣),其他身價超過百萬美元的藝術家有嶋本昭三的263萬8145美元(2050萬港元,約8200萬台幣);田中敦子的163萬4363美元(1270萬港元,約4900萬台幣);上前智祐的116萬2070美元(912萬港元,約3148萬台幣)等人。具體派畫家中交易熱絡以白髮一雄和元永定正兩人成交筆數最多。而逐漸嶄露頭角的其他成員如前川強、鷲見康夫、松谷武判、吉原治良等,價格空間仍被低估,他們的藝術正持續被各地藏家關注著。


日本藝術市場的復甦,加上日幣持續的貶值,大大提高了國際收藏家對日本具體派藝術家的興趣。根據Artnet的報導,比利時畫商鮑爾斯・維伍德(Boris Vervoordt)是具體美術協會作品的重要畫商之一。他是阿塞爾・維伍德畫廊(Axel Vervoordt)的負責人,他大約從2005年開始收藏具體美術派的作品,大力推廣白髮一雄的作品有成。然而白髮一雄的價格愈來愈難入手,門檻愈來愈高。畫商與收藏家轉而尋找戰後的日本抽象藝術家,尤其是以具體派成員中的其他重要成員作品。尤其是經典現當代大師的作品徵集困難,尋覓市場的遺珠之憾,重新評估戰後當代藝術市場,尤其是與抽象表現主義同時期的藝術團體,如具體派的藝術價值空間仍大。

多家經營現當代藝術的國際知名畫廊,持續投入具體派的推廣,相關的藝術家已是國際拍賣會的常客,五年過去,市場趨於理性,但核心成員中仍有被低估的藝術家,補漲行情可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