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18 藝術與投資第十八期 / 2007-10-01


儘管在今日華人現代與當代藝術市場裡,架上繪畫一直位居領導地位,頻頻創下拍賣行情紀錄,但是各位藝術愛好者是否也注意到另一個現象?那正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雕塑作品與裝置藝術,已在華人市場悄然形成穩固的收藏族群,這些族群還包括不少非華裔的國際收藏家。西洋雕塑發展歷史悠久,有人物、動物或現代抽象或觀念的雕塑或裝置。由於雕塑品收藏早於西方是一種歷史及傳統,因此過去在歐美即有以雕塑為專場的拍賣。然而,過往的收藏過程中,中國雕塑多屬於宗教藝術或工藝品的範疇,在純美術的創作上則是長期被忽略及不受重視。

上一世紀的華人雕塑家在美術史留名者屈指可數,所幸在西方現代雕塑的刺激下,各種創作媒材的觀念大解放後,二十世紀後期已經有愈來愈多的當代雕塑家浮上檯面,其中不乏以雕塑或裝置藝術在國際美術雙年展中受到肯定,如蔡國強、黃永砅、徐冰、王度等;而在藝術拍賣市場上最具啟發和影響力,則非台灣雕塑大師朱銘莫屬。他是雕塑行情超越百萬美元的華人藝術家第一人。過去,朱銘的市場主力集中於台灣,近年來隨著華人拍賣業走向國際化,現在他的收藏族群分布比以前更廣,不僅深入亞洲,更及於歐美。2000年之前,他的最高拍賣行情紀錄尚未超越十萬美元(約台幣330萬元),但去年秋拍他的太極系列單鞭下勢大銅雕率先超越百萬美元的門檻,今年還將以191萬美元(約6324萬台幣)打破去年紀錄。朱銘價格的穩定成長,象徵著華人雕塑市場的形成。


雕塑高價化的時代到來

西洋的雕塑和繪畫作品之間,其實仍存在著價差的問題!1990年梵谷(van Gogh)、雷諾瓦(Renoir)兩人的油畫在拍賣市場上締造過8250萬或7810萬美元的身價,而現代雕塑家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 1876-1957)在1989年時的最高行情僅880萬美元。 西洋雕塑的真正高價化時代也產生於21世紀,2000年後拍賣市場上超過千萬美元身價的現代雕塑家, 除布朗庫西,還有傑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狄嘉(Edgar Degas,1834-1917)與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1906-1965)等,而當代藝術家則推英國前衛藝術家戴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 b. 1965)為代表, 他的藥櫃裝置今年6月在倫敦拍出965萬英鎊(約1900萬美元)高價。


公開的拍賣市場上目前最貴的一件雕塑品,乃是一件創作於希臘羅馬時代的銅雕《狩獵女神與雄鹿》(Artemis and the Stag),這件造型優雅的藝術品今年6月剛在紐約創下2860萬美元(約9.4億台幣)的紀錄;在此之前,現代雕塑家布朗庫西的大理石雕刻《空間之鳥》(Bird in Space)還是最貴的現代雕塑,2005年時5月在紐約曾創造2750萬美元(約9 億台幣)的價值。

而在私人仲介(private sale)方面,據聞亦有超過千萬身價的雕塑品或裝置藝術。然而私人仲介與公開拍賣不同,若非對外公佈消息,外人也難以一探虛實。2004年, 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花費兩千萬美元訂購了美國的雕塑家李察·塞拉(Richard Serra, b. 1939)的巨大鐵雕; 一件原屬於美國俄亥俄州托雷多美術館(Toledo Museum of Art)所收藏的卡爾達(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的靜態雕刻(stabile),曾於1995年賣給一間韓國公司,去年年中該鐵雕重新出現於市場上,開價為一千萬美元;另外,最受爭議的戴米恩.赫斯特,他的一件鯊魚標本交易金額也超過了千萬美元。去年他以真人頭骨鑲嵌白金、鑽石的雕塑品《獻給上帝之愛》(For the Love of God),光是製作成本即超過2800萬美元, 今年8月底在英國倫敦以1億美元(約台幣33億元)天價售出,超越所有在世藝術家的價格紀錄。西洋當代雕塑市場的蓬勃發展,也能成為中國當代雕塑的一面借鏡。



限量雕塑的概念獲得收藏家認可

清代圓明園十二生肖之馬頭銅雕,原本今年10月於香港舉行公開拍賣,但它屬於被掠奪的文物,在最近華人拍賣市場可說是掀起陣陣波瀾。日前澳門首富決定以6910萬港元(約 8900萬美元,約台幣2.9億元)提前在拍賣之前標下,歸還給中國政府,一時成為藝術市場熱門話題。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雕塑,得以創造極高的價值,但有些非市場因素的介入,無法作為真正行情的參考。不過,在當代藝術的範疇內,藝術品的身價則仍由市場供需來決定。以台灣的朱銘為例,過去只有太極木雕可創造高價,因為僅此一件,令收藏者覺得稀有。值得欣喜的是,「限量版次」(limited edition)的概念現在已為收藏家所接受,朱銘的銅雕, 或者是其他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雕塑品,只要有合法之發行版次,一樣能締造極高的價值。

針對新興的華人當代雕塑市場,筆者整理出兩份最新的拍賣行情資料, 一是「2006-2007年中國當代藝術家及其雕塑拍賣紀錄(取樣)」,另一是「2006-2007年台灣當代藝術家及其雕塑拍賣紀錄(取樣)」。 從資料可以看出,從2006年起無論是台灣當代雕塑,亦或中國當代雕塑都有亮麗的拍賣成績表現,尤其是年輕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如艾未未、徐冰、張洹、向京、黃永砅等人的作品,都是有版次的作品,過去一年來他們的雕塑作品已躍上千萬台幣以上的價值。


關於限量雕塑的發行,尤其銅雕因為存在著版權和複製的疑慮,不若木雕、石雕或石膏像等「僅此一件」(unique)有其獨特性及不可複製性,而曾歷經版權所有及市場價值等爭議,在歷史曾有過一段掙扎和混沌不明的階段,1920年代初期起由法國政府委請藝術家、鑄造師、鑑定專家、美術館人員及法律學者共同制定有關銅雕的律法,並且經過數十年的持續修正,到了1980年代有了今日銅雕版權的明確概念。法國的銅雕律法觀念對於西方當代的雕塑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今日版權與市場價值更了清楚的定義,合法翻鑄的限量雕塑可以視作藝術品原件(original) ,而非複製品(reproduction),其市場價格當然也有極大的差別。

中國當代藝術家對於限量雕塑品皆有清楚概念,但限量的數字則是各種版本皆有,除了單一件之外, 有的雕塑家有發行 3件、4件、6件、7件、8件、9件或10件以上,各種版次不一而足,用於市場流通之用,另外還有加上「藝術家保存版」(Artist Proof, 簡稱AP),為藝術家自行保留,也可以在市場交易。當然發行件數少者,價值自然相對較高。發行數量較多時,因為稀有性不足,可能會壓抑市場的價格成長空間。只要雕塑創作者或經紀人秉持限量的原則,仍可保有雕塑品的一定價值。



雕塑行情更有想像空間

中國當代藝術表現風貌多元,在今日國際拍賣市場成為新興的項目。雕塑的價位亦受惠於此蓬勃的市場買氣。在此,我們來看看新近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他們的價位相對於繪畫,具有更有價格成長的空間。

今日中國當代藝術天王級人物, 如岳敏君的一幅經典油畫今年6月已經達到了420萬美元(約台幣1億3860萬元)的天價,而張曉剛亦剛創下306.5萬美元(約台幣1億元)的高額紀錄;其他當代藝術家如曾梵志、劉野、方力均、蔡國強、毛焰、嚴培明、陳逸飛、王懷慶、陳丹青、王沂東、劉小東、冷軍、石沖等人的油畫都已跨過百萬美元的門檻。而華人雕塑家中除了朱銘之外,其他雕塑家或裝置藝術家都還未達到這個價位。

依目前的名家雕塑品價格,和動輒成千上萬的當代前衛繪畫存在有極大的落差,這正是雕塑未來行情看漲的價差空間。以瞿廣慈為例,他的「站在高崗上」系列,今年6月3日一件玻璃纖維雕塑才以台幣123萬9000美元(約3萬7517美元)售出,三個月後同系列另一版次的銅雕價值飆漲2.58倍,以約台幣320萬1000元(9萬7000美元)創新紀錄。而中國前衛藝術家行情第一名的岳敏君,他的「現代兵馬俑系列」雕塑,2005年6月5日時一件只需台幣94萬4000元(約2萬8606 美元);短短兩年現在已經升值5.5 倍,同系列作品2007年9月拍出台幣518萬1000元(15萬7000美元),成為該藝術家的雕塑紀錄。


文化中國、紅色經典,從「畫」裡走出的雕塑

中國前衛藝術家有些歷經過文化大革命、六四運動等衝擊,他們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批判味道,以及對傳統經典文化的緬懷。不論各種媒材,創作的主題往往直指文化中國的淵源,尤其是旅居海外的蔡國強、黃永砅、徐冰、張洹或已過世的陳箴等人,而在中國的艾未未、展望也與傳統文化相關。這類以文化中國相關為題的題材,因為其特殊性,個人辨別度很高,亦代表著藝術家的文化根源,因此在國際藝術市場頗受歡迎。另外以文化大革命背景所發展的「紅色中國」或稱「紅色經典」題材,具有時代意義,近年來相關題材很受到歡迎,無論海外市場或中國內地市場都對此投注極大的注意力,如蔣朔、瞿廣慈、王廣義、隋建國、任思鴻等。


中國當代藝術家中以油畫、綜合媒材等觀念藝術創作者佔多數,專業的雕塑家比例較少,其中知名者有向京、蔣朔兩位女性雕塑家,以及瞿廣慈、王克平、展望、陳文令、蔡志松、龐永杰、任哲、焦興濤等男性雕塑家。他們或者以自身的生活經驗、禪意、或以普普藝術、消費文化等入題,鮮明的當代性容易拉近觀眾的距離。 有些藝術家在創作繪畫之餘,也會嘗試雕塑創作,因為他們的繪畫風格已經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其雕塑作品宛如繪畫裡走出的人物,能贏得收藏家的認同。如前述的岳敏君張嘴大笑的人物、王廣義的工農兵、楊少斌的暴力形象、周春芽的綠狗、李繼開的小小人物等。他們也都是收藏家在擁有繪畫之餘,也容易對這些雕塑產生共鳴。 日本普普風格的兩大明星人物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b. 1963)與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b. 1959),這兩位都是跨越不同媒材的藝術家,他們的市場成功模式,也是有目共睹。村上隆所創作的 DOB、Miss Ko2的卡通公仔,或奈良美智的白狗、朝聖者小孩雕像,一直在藝術市場有極高的詢問度。


有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雕塑

許多人說豪宅的興起帶動雕塑市場的發展,現代人講究居住品質,在購買名貴傢具、燈飾之餘,需要真正的藝術品來裝飾住家或辦公室,以提升空間的美感。於是,如朱銘、楊英風或李真的現代雕塑,帶有禪意或文化氛圍的作品,符合這些空間的需求,連豪宅建設公司都大為青睞。而筆者卻也觀察到另一個現象,那就是年輕一代收藏家的「限量公仔」的雕塑收藏觀念。現在三、四十歲年紀的收藏家,兒時都經歷過日本或美國卡通動漫的次文化洗禮,更新一代的人有著更多視覺影像的刺激。如今,他們漸漸成為社會經濟的生產者,也漸漸有能力收藏藝術品,當然這一代人會尋找時代背景或文化風格更符合自己的標的。

八九年後的中國當代藝術受到普普藝術(Pop Art)的影響頗深, 他們的祖師爺傑夫·昆斯(Jeff Koons)是市場常勝軍,他的一件限量三版的陶瓷雕塑《麥可傑克森和泡泡猴》(Michael Jackson and "Bubbles"),早在2001年即締造了台幣 1億8522萬元(561萬5000美元)的天價,當時有人戲稱這是最貴的玩具公仔。搖滾樂手麥可傑克森是1980、1990年代文化的象徵,這件作品符合許多人的需要。多年來,傑夫.昆斯仍活躍於藝術市場,一件雕塑都要價數百萬美元。他仍是能代表當代美國的重要藝術家。

中國當代雕塑之發展歷程雖不算長,但面對時代的急速變遷,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十足展現其豐富趣味的面向。真正大鳴大放、百花齊放的年代,不是在文革之前,而是在文革之後,是21世紀的今天。中國當代雕塑帶來另一層次的思考,一個更貼近人心的接觸。這些大玩具、大公仔又富有收藏價值。如果您也是公仔收藏迷或大玩家,那麼何不走入當代雕塑的世界,你可發現這裡的驚奇不會少。

2006-2007年中國當代藝術家及其雕塑拍賣紀錄(取樣)




2006-2007年台灣當代藝術家及其雕塑拍賣紀錄(取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