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女畫家第一人「潘玉良」─畫作2005年晉升百萬美元身價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15 藝術與投資第十五期 / 2006-04-01


華人西畫拍賣市場近兩年再度巔峰造極,以黑馬之姿,讓國際市場人士刮目相看。繼紐約、倫敦、巴黎的拍賣市場之後,大華人區西畫拍賣市場如今也能夠締造百萬美元的紀錄,光是2005年度中就有八位華人藝術家跨過百萬美元(約3300萬台幣)的門檻,有的單件拍品成交金額甚至超過兩百萬美元,例如徐悲鴻(US$2,726,416)、趙無極(US$2,318,885)、常玉(US$2,109,906)、廖繼春(US$1,383,105)、陳衍寧(US$1,253,049)、潘玉良 (US$1,243,245)、吳冠中(US$1,185,468)、陳逸飛(US$1,049,592)等1,而潘玉良是其中唯一的女性藝術家。

1895年6月14日,出生於江蘇揚州,潘玉良本名陳秀清, 幼年不幸成為孤兒,被舅父收養改姓張,命運坎坷,被賣至青樓,1913年潘贊化為她贖身後娶為小妾。為了感念夫婿的恩惠,改姓潘,在上海美專讀書後,就以潘玉良為名。關於潘玉良的身世,因年代久遠,許多事蹟已不可考,小說、戲劇難免有諸多臆測與渲染,甚至有人以「中國的女梵谷」來形容她,但無論如何,潘玉良已成為中國藝術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女性藝術家,這是毋庸置疑的。

 

潘玉良是民初中國畫壇第一位留學巴黎、羅馬,揚名國際的女性藝術家,她的一生創作包括油畫、水墨、版畫、素描、雕塑等作品,入選法國沙龍展多次,也在美歐美各國舉辦過多次畫展,榮獲獎項有來自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等國家。1954年她的創作點滴被法國電影公司拍攝成《蒙巴納斯人》長篇紀錄片,幾位入選的巴黎蒙巴納斯區藝術家中,她是唯一的亞洲藝術家。法國的一本藝術刊物有過這樣的評價:「現代藝術博物館、塞奴希博物館以及巴黎市立美術館,以擁有她最成功的幾幅作品而自豪。」潘玉良的傳記還被載入《世界畫家、雕塑家、素描家、木刻家大辭典》和法國《拉魯斯繪畫辭典》,優秀的事蹟不亞於其他留法的男性藝術家。



本來只有藝術圈才知曉潘玉良的人與藝術,因為女作家石楠所寫的小說《畫魂》,鞏利主演的同名電影,李嘉欣,關錦鵬執導的同名電視劇等推波助瀾下,現在大多數的華人都知道中國美術史上有位身世坎坷的女畫家,由於一生不平凡的際遇,為她的藝術增添傳奇色彩。據說去年買下潘玉良破百萬美元的收藏家,也曾看過《畫魂》電影的播映,想必內心受到一定的鼓舞。今年上半年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先後舉辦潘玉良回顧展, 展出120件作品,參觀民眾踴躍,已然在台灣掀起一股潘玉良風潮。甚至有業者看中這波商機,和安徽省博物館合作,代理潘玉良畫作的周邊商品。




五年前830萬台幣買入,五年後840萬港幣落槌

去年秋拍一幅潘玉良於1949年完成的油畫〈自畫像〉,以964萬港元售出 (約台幣4145.2萬元),創下藝術家的全球個人拍賣紀錄,也使得潘玉良晉升至百萬美元的藝術家行列,這幅畫原本的預估價為300萬至350萬元。在此之前,潘玉良的最高紀錄乃是在2004年10月所締造,一幅名為〈浴女〉,當時拍出213萬4400港元(約台幣917萬7920元)。原來委託拍賣〈自畫像〉的擁有者,是具有投資眼光的買家兼賣家。五年前他從現已停業的甄藏拍賣以台幣830萬元 (含買方佣金)標得這幅作品,五年後此幅畫作以840萬港元落槌(含佣金964萬港元),價值一躍四倍,原來的擁有者獲利約300%,達兩千多萬台幣之多。

潘玉良的畫作活躍在台灣藝術市場已有十年以上,而香港去年秋拍的〈自畫像〉及台北羅芙奧2006年春拍中的〈裸女〉,都曾收錄在1992年家畫廊的《家藏》的目錄集,也在1995年台北的歷史博物館「雙玉交輝─常玉、潘玉良畫展」展覽中亮相,為該藝術家目前極少數流通畫作中的精品。


遺作多為博物館收藏 市場流通油畫估計不到五十幅

潘玉良一生創作的藝術品豐富,1977年病逝時遺留四千多件作品。據了解這批遺產在中國政府的介入下,後來18件交由中國美術館收藏(根據該館網頁資料,該館目前館藏實際為17件),25件由中央美術學院收藏,其餘交由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安徽省博物館。根據安徽省博物館官方資料來看,目前潘玉良藏於該館的作品有四千餘件,作品集中於193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創作,其中油畫361幅,國畫351幅,素描3982幅,還有少量的版畫與雕塑等;潘玉良家屬手中繼承有21件;目前上海美術館收藏1幅〈花果〉靜物油畫;台北市立美術館則收藏有1幅人物油畫,2幅彩墨畫。

不過歷經二十多年,潘玉良家屬對於中國官方的遺作處理有爭論,持續進行追討遺作返還的官司。而在國外典藏部份,潘玉良油畫、雕塑被巴黎市政府收購的有16件、法國教育部收藏的有3件;法國國家教育博物館收藏其水粉畫一張;巴黎塞奴希博物館收藏有5件。由於多數集中於博物館收藏,一般市場上出現潘玉良作品的機會其實不多,最早一批在十多年前由台北的畫廊自海外引進,後來拍賣公司也零星引入,根據市場人士的估算,目前可流通的油畫估計不超過50幅。


見有利可圖偽作猖獗.真蹟難逢拍品回鍋快

由於潘玉良可流通畫作的作品實在稀有,但市場又有相當大的需求,有不肖業者竟把腦筋動到偽作上去,其中以油畫偽作最常見。在1990年代中期之後,市場開始看到潘玉良的油畫偽作,描繪的主題、構圖多是抄襲畫冊上博物館的收藏,讓不知情的收藏家有似曾相似的錯覺,但其實筆法粗糙、俗不可耐。

潘玉良的偽作至今仍然經常可見到,尤其以台灣、上海、北京三地的市場最多。這些業者有時透過印刷出版品的方式,來合理化偽作的正當性,令人看得冷汗直流。因為偽作畢竟是假造的,無法真實表現藝術家的個性,有些假畫只是套上不同簽名,關良、潘玉良或徐悲鴻,都像同一家工廠出品,讓人不禁失笑。儘管業者找了印刷公司、出版社強力背書,還是無法洗脫偽作上的難看氣味。

由於真蹟千載難逢,只要市場上出現對的拍品,承接的意願也非常強烈,尤其是精品一出,自然引起如去年秋拍時〈自畫像〉的熱烈搶標情形,此外,相同拍品回鍋的機率相對提高。本文附表內中1999年至2005年成交的49筆資料中,其實不少皆是轉售的拍品。


油畫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至80.2%

2005年的拍賣市場中由於出現四千多萬台幣的〈自畫像〉拍品,大幅拉高該年度成交值,達到6094萬7735元台幣,幾乎是1999年至2004年六年間來的成交總和。

從1999年至2006年間,油畫的市場佔有率高居80.2%,水墨粉彩類為18.6%,版畫類1.2%,油畫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筆者在第7期 《藝術與投資》的 〈拍賣市場觀察:海外華人藝術再造新猷〉一文中,曾經分析1999-2003年間的的潘玉良畫作拍賣情況,當時油畫的市場佔有率僅有60.1%。

而以地區分布,過去六年間香港、台灣是最大的兩個市場所在,北京、上海,緊跟在後。倫敦拍賣市場有零星出現了兩次潘玉良的〈裸女與貓〉的版畫交易,單幅版畫甚至出現8400英鎊(約48萬台幣)的超高價,同樣的版畫在北京的價位約15至18萬台幣左右,三年前台灣拍賣市場的版畫價位幾乎都不超過10萬台幣。


潘玉良的市場不如常玉、徐悲鴻等同輩藝術家,有相對較多的市場供給,因此還有待開發過去遺留在歐洲的作品,但機會實在無多,反倒提高偽作魚目混珠的操作空間。潘玉良家屬索取返還遺作的官司獲勝機會渺茫,要從這個管道取得畫作,目前也不可行。而博物館是否出售館藏?也不是現在可以預期的。在此情況下,若市場出現潘玉良的真蹟拍品,可得好好把握良機,可遇不可求。


1 參考《當代藝術新聞》2006年2月號雜誌〈華人西畫年度十大〉,頁29。

1999-2005 潘玉良拍賣資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