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雕塑─推薦作品:亞歷山大.卡爾德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6《藝術與投資》第六期 / 2003-12-01

我非常愛紅色,以致於每一樣東西都要塗上紅色。  —亞歷山大.卡爾德
I love red so much that I almost want to paint everything red. - Alexander Calder

卡爾德,美國機動藝術(Kinetic)雕塑家、畫家。1898年7月22日生於賓州費城(Philadelphia),父親是雕塑家,母親是畫家。出身家庭對他後來的藝術性向起了一定的影響,但早年的卡爾德卻志在工程,1915年曾就讀於史提芬斯科技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四年。直至1923年才登上藝術創作的路途,進入紐約的藝術學生聯盟(Art Students League)學習,跟隨魯卡斯(Luks)、杜.布瓦(Du Bois)和史隆(Sloan)等藝術家。1926年在紐約藝術家畫廊(Artist’s Gallery)舉辦生平首次的繪畫展覽。同年赴巴黎遊學兩年,進入大茅屋學院(Académie de la Grand Chaumière)學習。期間對馬戲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拿鐵線和細繩製作動物、人像和馬戲道具(circus miniature),擺放在房間裡自娛。從這些玩具中,卡爾德創造出他的第一件鐵絲雕塑,是為「馬戲系列」(circus)。

返回美國之後,他製造了第一件動物的雕像。再度前往巴黎之後,他結識了幾位前衛藝術家,如米羅(Miró)、巴斯珊(Pascin)、阿普(Arp)和雷捷(Léger)。他們對卡爾德1930年的首件抽象的「靜體雕塑」(stabile),具有美學上的影響。此外,蒙德里安(Mondrian)的直線設計亦影響了他。他從此系列作品中又衍生出以手操作及電動的「活動雕刻」(mobile),讓蒙德里安似的矩形圖樣如鐘擺似的搖擺起來。這些雕塑的目的在於:使實體和其周遭的空間產生恆久的變化關係。1933年,卡爾德和巴黎的「抽象創作團體」(Abstraction-Création Group)共同舉辦展覽;1943年紐約現代美術館為他舉辦一場盛大的個展,卡爾德的聲名遠颺。

繼馬達式的雕塑之後,他又創作出風動式的活動雕刻,它們最大的特色是完全藉由風來自由轉動,無法預先測知,也無造作之感。他完全沈浸在「活動雕刻」(mobile,杜象Duchamp所命名)和「靜體雕刻」(stabile,阿普Arp所命名)的創作中,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1940年代他作品的各部份質料大致相同,多採鋼絲和塗上三原色或黑色的小金屬圓片,將靜體、活動雕刻融合在一起。1950年代以創作靜體雕刻的數量為多,尖削的外型下蘊藏著詭異的特質。1952年卡爾德榮獲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的雕塑首獎(First Prize for Sculpture)。他最大的雕塑作品是高60公尺的《提歐底拉皮歐》(Teodelapio),1962年為義大利斯托列波市(Spoleto)的入口處所作,此一風格源自1940年代的自由形式。1960年代他開始展示水粉畫(gouache)的才能,他的繪畫與彩色雕塑有異曲同工之妙,顏色都採黑、白與紅、黃、藍,造型上有圓形、三角形、螺旋形及省略符號(ellipsis)等,同時亦與米羅、阿普的變形蟲式(amoeba-like forms)有相近之趣。1976年11月11日卡爾德逝世於紐約,享年78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