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抽象畫家-- 皮耶.蘇拉吉 Pierre Soulages (b. 1919)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4 藝術與投資第四期 / 2003-06-01


蘇拉吉:「現在我們見證了,黑色,開始獲得遍及全球的勝利。」
"We are witnessing the beginning of a worldwide triumph of the color black." ~ Pierre Soulages


黑色的抽象畫家

法國畫家,1919年12月24日出生於法國南部阿韋龍省的羅得鎮(Rodez, Aveyron)。早年對家鄉博物館的史前洞窟及羅馬式建築藝術產生興趣。1938年第一次前往巴黎,參觀羅浮宮,並欣賞塞尚(Cézanne)和畢卡索(Picasso)的展覽。原本希望將來能當素描老師,在巴黎一間畫室學畫,但後來有人鼓勵他可進入國立美術學校(Ecol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然而他對所學感到疑慮,因此決定返回故鄉。1941年入伍服役,隨即退伍,之後便搬到蒙貝里耶(Montpellier),在當地的美術學校(Ecole des Beaux-Arts)繼續學業,不過在戰爭期間為免送往德國強迫勞動,他暗中在蒙貝里耶地區農場工作。德軍佔領期間,他偶而還能畫畫。1943年認識畫家德洛內(Sonia Delaunay),透過他的介紹發現抽象藝術的美妙。從他的學習過程來看,他其實更像是素人藝術家(a self-taught artist)。

戰後回到巴黎,先後參加絕對獨立沙龍(Salon des Surindépendants)和五月沙龍(Salon de Mai)的展覽,受到藝評家的矚目,他的黑色繪畫在展覽中非常醒目。1940年代末,他開始為劇院設計佈景,如1949年的巴黎雅典劇院(Théâtre de l’Athénée)格林(Graham Greene)芭蕾舞團演出《埃洛伊斯與亞伯樂》(Héloise et Abélard)舞劇;以及1952年紀念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誕辰五百週年的《天才之歌》(Geste pour un Génie)芭蕾舞劇,都是他的舞台設計作品。

1949年在巴黎舉辦過第一次個展,1952年他和曾代理畫家雷捷(Fernand Léger)、杜菲(Raoul Dufy)的巴黎知名畫商路易.卡黑(Louis Carré)合作。而在美國藝術界有貝蒂.帕森斯(Betty Parsons)、辛德尼.傑尼斯(Sidney Janis)、山姆.庫茲(Sam Kootz)與諾德(Knoedler)等知名畫廊的推動下,蘇拉吉在紐約美術界獲致成功,並且和美國抽象畫家羅斯科(Mark Rothko)等結為好友。1957年至1958年間,蘇拉吉曾走訪美國、日本、印度和中國等地。

1960年在德國漢諾威(Hanover)舉辦第一次回顧展之後,他的作品便巡迴全世界展出,回顧展曾經在美國、法國、日本、德國、韓國、中國、台灣等地展出。1987年到1994年期間蘇拉吉接受法國政府的委託,為法國南部孔克的羅馬式修道院教堂(Romanesque abbey church in Conques)製作104面彩繪玻璃(stained glass windows)。蘇拉吉在國際上享有聲譽,1987年法國政府頒佈「國家繪畫獎」(Prix National de Peinture)、1992年獲頒日本裕仁天皇大賞繪畫類(Proemium Imperiale for Painting)的榮譽。


蘇拉吉的獨特抽象風格,並未被歸入某一畫派學說(school),他被泛稱為二次戰後巴黎「非形式藝術」(Informal Art)運動中最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之一,有人稱之為巴黎畫派(Ecole de Paris)第二代。蘇拉吉在習畫之初即反對任何的模仿技巧。他的繪畫以寬廣的黑色帶作為畫面的主角,藉著彼此的交錯、重疊,形成棋盤式結構,再由明亮色調為背景襯托。

黑色,是蘇拉吉作品中最搶眼的元素,他幾乎對黑色情有獨鍾,偶而採用藍、褐及紅色作為搭配。蘇拉吉之所以選擇最深的黑色,乃是表達對光線的迷戀,他對黑色的應用,和東方藝術有一定的關連,尤其是書法的影響。他的作品都沒有命題,一律稱之為繪畫(Peinture),加上完成日期、作品尺寸當作作品題目,此一類似作法也被其他畫家採用,如1958年後的趙無極(Zao Wou-ki)。

1996年巴黎市立現代美術館(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舉辦的《蘇拉吉:黑色、光線》(Soulages: The Black, the Light)回顧展中,策展人(curator)提出有別以往的觀點,以倒退編年的方式,將他的創作分為四個階段及風格:1979年之後的探索(exploration),以黑色解放光線和色彩(black unleashes its light and colour);1960年代至1978年的巨大建築風格(monumental architecture);1950年代的破碎結構(broken constructions)以及1947年起早期的流暢手勢(fluid gestures)。

繪畫1960年4月7日165x130cm  Peinture, 165x130cm, 7 avril 1960



1960這一年對蘇拉吉而言,象徵著一個重要的年份:其一,他位於南法海濱小城塞特(Sète)的畫室與住家興建完成,這是他巴黎之外的另一個畫室,鄰近海邊,戰爭期間被戰火侵襲,前一年的夏天,蘇拉吉和家人開始興建計畫,建築方式全由藝術家本人設計。其二,他的國際大型回顧展從1960年開始起跑,第一站為德國漢諾威(Hanover)。

根據皮耶.安克威(Pierre Encrevé)編著的《蘇拉吉油畫全集》(Soulages, L’oeuvre complet Penitures II, 1959-1978)第二冊315頁的記錄,這幅1960年4月7日完成的作品,曾經參加1960年5月巴黎法蘭西畫廊(Galerie de France)的「蘇拉吉」(Soulages)個展,也收錄在當時出版的展覽目錄之中。後來這幅作品被美國時尚設計師兼大收藏家賴利.阿德瑞希(Larry Aldrich, 1906-2001)所收藏,阿德瑞希是當代藝術的重要收藏家之一,1964年成立阿德瑞克美術館(Aldrich Museum),因此,這幅畫也曾經是阿德瑞克美術館的主要藏品之一。1992年時成立阿德瑞克基金會獎(Larry Aldrich Foundation Award),鼓勵當代藝術創作。得過此獎的當代藝術精銳包括布魯斯.諾曼(Bruce Nauman)、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等。

早期蘇拉吉的創作,一開始主要以茶色的著色劑、溶劑油在紙上作畫,不久尖尖的畫筆換成扁平的毛刷、調色刀(palette knife)和刮刀(spatula),因此他可以拿這些媒材創作出扁平的色塊和條紋,此時肌理(texture)變成視覺的焦點,而能感受到光線的存在,光線就轉變成繪畫的空間。如這幅1960年4月7日完成的創作,藝術家就以紅色為底層的背景,接著再以交錯的黑色線條畫出中層架構,然後透過刮刀從水平或斜線的方式刷出多層次黑色的上層結構。深色粗黑線條之間透出光線感,形成一種充滿力度的結構,衍生出空間的律動感。

蘇拉吉市場觀察

1994年台北市立美術館曾舉辦蘇拉吉作品回顧展,使得國內民眾有機會親炙抽象大師的黑色魅力。而國內收藏界也有幾位蘇拉吉的擁護者。蘇拉吉和華人藝術家趙無極(Zao Wou-ki)相交頗深,加上蘇拉吉的繪畫饒富書法藝術的氣勢,又接近東方的空間禪意,自然對台灣的收藏家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
根據了解,蘇拉吉的油畫和素描約有3000幅左右,當然他現在仍健在,還有新作推出,未來總數會再增加。蘇拉吉的編年目錄集至今已經出版三冊,收錄1946年至1997年之間的油畫作品共計1173幅。當然還有許多油畫作品沒有收錄在書中,將來有出版增訂本的必要。
長期觀察之下,蘇拉吉的平均行情起伏幅度較小,維持相對穩定。從近期來看,蘇拉吉的高峰期出現在2000年,而他有史以來的拍賣最高成交記錄則是在2002年2月6日創下,一幅1963年4月23日完成的藍色背景圖畫,尺寸為130乘以97公分(60號),在倫敦佳士得拍出28萬9750英鎊,約為美金40萬9251元,而原本的預估價為7萬至9萬英鎊(約10萬至12.7萬美元)而已。
根據法國藝術行情(Artprice)的數據分析,過去4年蘇拉吉的拍賣市場總成交值(turnover)中,由英國領先群倫,佔了全球的72%之強,法國為25%,其他地區3%。雖然美國畫商在1950、1960年代建立蘇拉吉的市場基礎,但他的風格似乎比較契合歐洲市場的口味。因此,英、法兩國幾乎囊括了近4年全球97%的蘇拉吉市場規模。低價位的拍品主要出現於法國,其次為德國。
蘇拉吉的行情指數(price index)在2002年是相對比較低的。舉例說明,1997年以100美元投資蘇拉吉的作品,在2002年12月它的平均價格為97美元,下滑了3%。推敲其中的原因有二:其一,40年來幾乎一年一檔的大型回顧展(至今約50檔),在1999年他的80歲大展之後暫告一階段,2000年蘇拉吉行情創高峰之後,近期市場需要盤整。其二,由於3年來減少大型畫展的支撐,而且經濟不景氣,供給上明顯較少,交易量有減少近一成的情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