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 莫內和他的時代

Odile Chen 陳惠黛 /  Art & Investment  No. 3 藝術與投資第三期 / 2003-03-01


(一) 年輕的漫畫家

克勞德‧莫內( Claude Monet ),1840 年1月14日誕生於巴黎,是香料店老闆之子 ,在家排行第二 。五歲時隨家人遷回哈弗港,搬到海邊的莫內簡直如魚得水 ,成天在海邊戲,他喜歡徜徉在藍天水濱裡,對天空、海水有了莫名的喜愛 。情感綿密 ,觀察細膩的他,從小幾乎都在海邊或鄉村生活。莫內曾經說 :「我應該一直住在濱海處或者海上,死後也要埋在救生圈裡。對水的喜愛,在他的一生都是逐水而居,後文會有詳細的介紹。

莫內後来告訴朋友,學生時代他在海邊的時間比起上學還多。他熱愛自由,討厭紀律與僵化的形式,學校對他而言簡直像監獄一般痛苦。因此,他常常在作業簿上畫老頭的肖像畫,畫得惟妙惟肖。後來陸續有人求畫,莫内打算將來靠賣畫維生。這樣的念頭當然難以說服家人,不過母親對他十分包容,還支助他生活開銷,莫内也堅持自己的想法。

離開學校之後,莫內首次嚐到成名的滋味,他在1856年到1858年之間,畫了許多鄰人居民的漫畫速寫,他的諷刺肖像畫還被掛在城裡唯一的美術材料行販售,銷路不错,一時間名於哈弗港。美術材料行把他的三、五張作品擺在櫥窗裡,旁邊也褂著其他畫家的海景畫。莫內老是覺得旁邊的畫不能和他相稱,畫得太不高明,甚至還覺得有點醜,其實這畫家不是别人,就是鄂簡·布丹(EugèneBoudin,1824-1898),布丹當時還是默默無名的畫家,莫內萬萬没有料到這個人後来會成為他的第一位啟蒙老師。

原本美術材料店老闆有意將青年莫內介紹給布丹認識,可是尚不了解他的為人之前,莫內實在提不起興趣,還假裝感冒婉拒老闆的好意。有一天 , 莫內又去了畫材店 ,没想到布丹碰巧也在那 ,於是老畫捉住機會,促成雙方的認識 。莫內回憶這段相識的過程:布丹馬上走近他,語調、輕柔和善地說著恭維話,說他經常欣賞莫內的畫,他的漫畫有趣、輕快而生動,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天分。他勸莫內以漫畫當作入門固然不錯,但應該學著去看、去畫,畫素描或風景畫,很快地就會放棄諷刺肖像畫。他說海和天,動物 、人和樹 ,就像大自然已經賦予的形象,賦予他们特殊的個性,他們真正存在的方式,是在光線裡,在空氣裡,他們原来的樣子看起来有多麽美!

布丹毫無挖苦莫內之意,他的誠懇感動了莫內,只是莫內依舊無法接受布丹的風景畫。所以,當布丹邀請一起到戶外寫生,莫內總是找理由推托。可到了夏天,和煦的天氣讓莫內找不到藉口,只得一同到郊外去作畫。布丹以耐心和善意指導莫內,久而久之,莫內的眼睛被打開了,他能夠真正了解自然,同時喜爱自然。後来莫內名氣渐大之後,沒有忘本,對這位啟蒙老師始終心存感激。布丹雖然不是理論家,也不是真正具有學理的美術教師,他是一位思慮清晰、視覺敏銳的畫家,用淺顯易懂的句子,將觀念傅授給小他16歲的莫內,讓他找到大自然的力量。

(二)其他藝術家對莫内的影響

1857年,莫內17歲,家中唯一和他分享藝術樂趣的母親去世了,從此由姨嫣照料他,姨嫣是業余畫家,透過她的關係,莫內認識了庫爾貝的好友高提耶(Armand Gautier, 1825-1894 )。 莫內婉拒了到巴黎讀書的機會,但没有放棄認識他出生的城市。1859年他還是帶了作品到巴黎求教高提耶舆特洛雍( Constant Troyon,1810-1865)。特洛雍建議他去找馬內的老師庫莒赫( Thomas Couture, 1815-1879),庫莒赫也是很有影響力的人。然而已經受到布丹啟發的莫内 ,對於這項提議不為所動 ,他欣賞沙龍展中的自然主義畫家,如巴比松畫派的杜比尼(Charles Frangois Daubigny, 1817-1878 )、盧梭( Th6odore Rousseau, 1812-1867 )和柯洛( Jean-Baptiste CamilleCorot, 1796-1875 )。莫內不欣賞德拉克洛瓦的畫,認為他的畫是未完成的作品。莫內曾經在一處公共畫室作畫,在那兒認識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1830-1903 ),後来也經常出入殉道者啤酒屋,高談藝術人生。

1862年秋天,莫內在哈弗港認識他的另一位老師戎金(Johannn Barthold Jongkind, 1819-1891),透過戎金的經驗傅承,莫內的眼睛得到決定性的教育。戎金本身是荷蘭人,結識許多法國藝術家,尤其是巴比松畫派畫家。布丹和戎金将巴比松畫家對風景畫的經驗傅給莫內,這兩位畫家的作品,後来被視為銜接巴比松畫派和印象主義戶外寫生藝術的橋樑。

莫內自從認識戎金之後 ,常常和他一起到戶外寫生 ,在戎金的引導下,莫內的繪畫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姨嫣對他的寫生作品感到不安焦慮,她覺得莫內的畫只是草圖模樣,偏偏莫內和友人對這樣的創作非常滿意,是她寫信給高提耶,表達自己的憂慮,為了莫內的前途,望是否能好好為他找一位老師。

1862年1月莫內抵達巴黎,輾轉進入瑞士畫家葛列爾(Charles Gleyre, 1808-1874 )的畫室,在此認識巴吉爾( Frdddric Bazille, 1841 -1874)、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以及希斯黎(Alfred Sisley, 1839-1899)。葛列爾曾經以歷史神話題材贏得1843年的沙龍二等獎章,他對莫內的人體寫生頗有意見,認為他太過客觀描繪,應該隨時想到古代風格,古代風格非常重要。不過,莫內已經從前面兩位老師學習到忠實客觀的觀察,所以實在無法當一名安分的學生。

1865年莫內舆卡密兒(Camille Doncieux )結識相戀,自此卡密兒經常入畫,1866年莫內兩幅海景入選沙龍展,1867年以卡密兒肖像畫又再度入選沙龍展,莫內的知名度逐漸增加,長子尚(Jean)也在此時来到。1870年之前,莫内逐漸確立自己的風格,同時期的畫家如馬內等人也正努力繪畫,他是當時莫內最認同的藝術家,1863年馬內在落選沙龍展展出《草地上的午餐 》,公開對學院派藝術提出挑戰。兩年後,莫內以同樣主題也畫了一幅畫,表達對馬內的敬意。然而馬內所畫的《 草地上的午餐 》是回憶古典的傳統,而莫內則是客觀描述當時的生活形式,在大自然的風景裡,有真實的模特兒,真實的背景,這些基本精神和馬內的畫並不相同。

1870年7月19日普法戰爭爆發 ,莫內和畢沙羅先後赴倫敦避難 ,這趟旅行中 ,莫內趁機到附近的泰德畫廊參觀,泰納( Joseph Mallord Willia m Turner, 1775-1851)、康斯坦伯(John Constable, 1776-1837 )和克洛姆(J. John Crome, 1768-1821 )等人的水彩和油畫,對他們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不過,莫內表明泰納的藝術對他的影響是有限的,1870年代莫內和畢沙羅的繪畫,比起英國畫家更接近自然,莫内等人都是透過直接觀察的方法作畫,而英國畫家如泰納是從個人想像力發展出來,屬於情感豐富的浪漫主義,所以彼此的創作觀是對立的。

(三)莫內的生命階段



從1870年代開始,莫內逐漸朝向印象主義風格邁進,從此往返法國各地,遊覽太空與陽光的變化,甚至曾經去了英國和荷蘭等地。他所遊歷的地點幾乎都和水、海脫離不了關係,畢竟水光與天空是他的油畫創作中重要的兩大元素。在此,藝評家以他所居住或遊歷的地點,按照時間先後分出莫內的五個主要時期。本次季刊第二章中,我們也會介紹莫內另一種分期,屆時以「 作品主題」分類,和此處以「時間」與「地理」區域分類略有不同。

1 .1870-1871年的倫敦和荷蘭時期
1870年6月8日,莫內和情婦卡密兒在庫爾貝( Courbet)等友人見證下結為連理,然而戰爭很快破壞了他們的美好時光。7月法國向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英國保持中立。於是,,新婚夫婦遷至倫敦,躲避戰禍。後來畢沙羅也來到倫敦,兩人漸漸熟識。前文提到,英國水彩畫家對兩人繪畫產生一定的影響。1871年返回法國,返法前取道荷蘭,並作短暫停留。

2. 1872-1877年的阿戎堆時期
1871年底,莫內在塞納河的阿戎堆租屋,後来多次和雷諾瓦一同寫生,這一段時期屬於莫內最有創造力的階段。期間参加三次印象派聯展。都他印象派畫家各自追求自己的獨特風格。阿戎堆是一處迷人的地方,塞納河從此地經過,經常舉辦賽船會,是巴黎人假日休憩的去處,莫內還經常在河畔作畫,把賽船、鐵橋等當時的自然人文風光入畫,此時畫風比從前更明亮,色彩清純豐富。他甚至在塞納河上建造船屋,命名為「伯丹號」,在船上享受寫生賞遊樂事。

3. 1878-1881年的維特耶時期
1878 年9月,莫內遷居維特耶,它也是鄰近的小村莊。1880 年初冬季,塞納河結冰,莫内對天氣的變化向来有過人的興致,冰層冰裂的景象,堪稱自然奇觀,也成為莫內作畫的素材之一。這一段時期是莫內相當艱難的時光,先前有次子米歇(Michel )的出生,後来又加上妻子病重不起。家裡的微薄收入全用在妻子的醫藥費上。1879年,年僅32歲的卡密兒終於撒手歸去,留給莫內無比的傷痛。

4. 1881-1883年的普瓦西時期
1881年底, 莫內帶著贊助人荷西德的遺孀愛莉絲(Alice Hoschedé)和他的孩子們,一同離開維特這塊傷心地,這一段時期是莫內的一大轉機,也是新的摸索和實驗的時代。他幾乎每年都要外出旅行,沿著諾曼地海岸出發經常到葛罕瓦、菲崗、普維爾、瓦朗吉維爾、艾特達、第厄普等地,尋求不同的地形、光、和色彩的新經驗,以期在構圖、配色方面有所創新。而他在往後的歲月裡,也留下不少舊地重遊之作。

5. 1883-1926年的吉維尼時期
1883年月20日莫內甫搬至吉維尼新居未滿一個月他寫信告訴畫家友人杜黑(Durel)說:「我深深陶醉了,吉維尼适這個地方對我來說真是壯麗非凡…」。莫內依然喜歡住在塞納河邊,就像阿戎堆、維特耶和普瓦西一樣,但是這次他遠離巴黎,遷至巴黎近郊、諾曼地交界處。1890年秋,莫內向畫商杜朗魯耶( Paul Durand-Ruel,1831-1922)借貸,買下吉維尼的住宅,並且加蓋一間新的畫室,著手整理他的花園。從此莫內才真正擁有自己的房產 . 莫內在吉維尼生活了四十餘年之久 ,後来還有著名的「 乾草堆 」、「 白楊樹」、「盧昂大教堂」、「睡蓮」系列連作,都是在此定居後的產物。期間,他仍然四處旅遊,捕捉美景,例如美麗岛、安提貝、克兹省、盧昂、倫敦和威尼斯等地。

(四)莫內的貢獻

莫內漫長的一生,隨著時代的演變,不斷激盪出新的繪畫語彙。他的每一幅畫作都是投注熱情與心血,對於光影、色彩的苦心研究 ,都為後世的藝術家產生深遠的影響,他的色彩創新,被視為前衛藝術的解放運動。莫內以奔放的筆觸、抽象的色塊描繪物體的形象,其目的不僅是完成一幅畫作,更多部份在於探索和解袂觀察與表現的問題。莫內這樣的美學觀,對於後来的野獸派亦有一定的影響。抽象畫的創始人康丁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 , 從莫內的畫中找到驚人的力量與美麗;美國抽象主義大師帕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就曾經推崇莫內是抽象表现主義的先驅。晚年的莫內,眼疾逐漸吞噬他的外在視覺,然而內在的清明,卻與日俱增,他安靜的居住在吉維尼的花園裡,以睡蓮日本橋作為生命探索的菩提,富有東方和諧的哲思,1926年12月6日莫內逝世於吉維尼花園,一生的藝術化為不朽的傅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悠然見南山:傳奇大師余承堯

貝納.畢費 Bernard Buffet

收藏家的大玩具、具投資價值的限量公仔—新崛起的中國當代雕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