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雕塑─推薦作品:阿利斯底特.·麥約 Aristide MAILLOL,1861-1944
Odile Chen 陳惠黛 / 《藝術與投資》Art & Investment, No. 6 / 2003-12-01

麥約,法國新藝術、那比派雕塑家。1861年12月8日出生於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巴尼爾。 1881年赴巴黎,有意申請入藝術學院未果,直到1885年才如願開始藝術學習計畫,進入傑洛姆(Jean-Ln Je, 1824-1904)和卡巴內爾 (Alexandre Cabanel, 1823-1889)畫室學畫。1892年受到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的吸引,逐漸對學院繪畫失去了興趣,轉而從事織錦畫設計,將之視為手工藝傳統的二度空間形式。期間和那比派成員交往,尤其與畫家德尼(Maurice Denis, 1870-1943)結為友好,1895年時,他一方面從事織錦設計,另一方面開始著手雕塑。1900年之後,由於織錦的近距離工作過於傷害眼力,他放棄了織錦,專攻雕塑。源於對原始文化之熱愛,麥約的雕像呈現一種穩重、渾圓的特質,尤其是他的女性雕刻,在法國展出時被喻為「麥約女性」,標幟鮮明而受到矚目,也獲得知名雕塑家羅丹的注意,稱許他是一位天才。1905年,羅丹引薦德國的凱斯勒伯爵 (Count Kessler)給麥約認識,伯爵遂成為麥約最大贊助者,而使他得以結束長期慘澹的生活。
當麥約早年從事織錦設計時,曾受到夏凡納(Puvis de Chavannes)、高更與那比派的影響,當他轉為雕塑家時,即開展出一種高度個人化的風格,簡化的形式、靜態的節奏,一種客觀和永恆的特質。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以女性形體為主,模特兒的典型類似,充滿力量。根據藝評家紀德(André Gide)的說法,麥約的女性有一種平易的美,她沈默而不傳達任何訊息。你必得花費一番心力之後,才得以發現一件完全藐視複雜手法,而再現美的藝術品。
麥約晚年最重要的模特兒就是迪娜·維耶妮 (Dina Vierny)。雕塑家在73歲時正苦於創作停滯不前,來自俄國的15歲女孩迪娜豐富了他的繆思。初識時他寫信給她:「有人告訴我,你長得像麥約和雷諾瓦的作品,我對雷諾瓦的作品很滿意」。並且立即邀請她擔任模特兒,後來她成為藝術家最後的模特兒,時間長達十年。期間迪娜同時偶會充當馬蒂斯、波納爾(Pierre Bonnard)和杜菲(Raoul Dufy)等畫家的模特兒。1944年9月27日麥約因先前發生車禍受傷過重不治。他的最後模特兒迪娜至今仍在人世,她後來成為畫商、收藏家以及博物館館長,藝術家死後51年(1995年),她在巴黎成立麥約美術館。
麥約的角色,在浪漫派到二十世紀現代雕塑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終其一生,他都以女性雕像為主要創作題材。麥約的雕塑具有古典主義和個人改革的雙重特質,他打破了十九世紀以羅丹為主的深刻情慾描寫的風格,將情緒與時間抽離,選擇單純美感的描寫,呈現寧靜而充滿光輝的特質。麥約曾說:「給我一座花園,我會為它填滿雕像。」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勒侯 (André Malraux)在麥約逝世十年(1954)後,終於許給麥約一座花園--位於巴黎市中心的杜樂麗花園,這裡擺放了迪娜捐贈的20件麥約的裸女雕像,這座古老的花園因麥約的雕像,更顯得相得益彰,成為巴黎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杜樂麗花園和麥約美術館的作品,見證了這位藝術家的不凡才情。
當麥約早年從事織錦設計時,曾受到夏凡納(Puvis de Chavannes)、高更與那比派的影響,當他轉為雕塑家時,即開展出一種高度個人化的風格,簡化的形式、靜態的節奏,一種客觀和永恆的特質。他的絕大多數作品都以女性形體為主,模特兒的典型類似,充滿力量。根據藝評家紀德(André Gide)的說法,麥約的女性有一種平易的美,她沈默而不傳達任何訊息。你必得花費一番心力之後,才得以發現一件完全藐視複雜手法,而再現美的藝術品。
麥約晚年最重要的模特兒就是迪娜·維耶妮 (Dina Vierny)。雕塑家在73歲時正苦於創作停滯不前,來自俄國的15歲女孩迪娜豐富了他的繆思。初識時他寫信給她:「有人告訴我,你長得像麥約和雷諾瓦的作品,我對雷諾瓦的作品很滿意」。並且立即邀請她擔任模特兒,後來她成為藝術家最後的模特兒,時間長達十年。期間迪娜同時偶會充當馬蒂斯、波納爾(Pierre Bonnard)和杜菲(Raoul Dufy)等畫家的模特兒。1944年9月27日麥約因先前發生車禍受傷過重不治。他的最後模特兒迪娜至今仍在人世,她後來成為畫商、收藏家以及博物館館長,藝術家死後51年(1995年),她在巴黎成立麥約美術館。
麥約的角色,在浪漫派到二十世紀現代雕塑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終其一生,他都以女性雕像為主要創作題材。麥約的雕塑具有古典主義和個人改革的雙重特質,他打破了十九世紀以羅丹為主的深刻情慾描寫的風格,將情緒與時間抽離,選擇單純美感的描寫,呈現寧靜而充滿光輝的特質。麥約曾說:「給我一座花園,我會為它填滿雕像。」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勒侯 (André Malraux)在麥約逝世十年(1954)後,終於許給麥約一座花園--位於巴黎市中心的杜樂麗花園,這裡擺放了迪娜捐贈的20件麥約的裸女雕像,這座古老的花園因麥約的雕像,更顯得相得益彰,成為巴黎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杜樂麗花園和麥約美術館的作品,見證了這位藝術家的不凡才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