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游牧者—淺談威尼斯雙年展和艾迪.馬丁內斯

圖片
陳惠黛 Odile Chen  / 羅芙奧季刊第47期 / 2024-05-17 四月的義大利氣候溫暖,是一個適合旅行的季節,美麗水都迎來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的開幕。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雙年展,成立至今129年,兩年一度的活動是國際藝壇盛事,堪稱是「藝術界的奧林匹亞」。百多年來的傳統,期間僅因一次世界大戰中斷兩屆,還有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延後一年,2022年後,美術雙年展的展出年份也從奇數年變成偶數年,和建築雙年展(1980年起成立)互換。如此至關重要的國際大展,藝壇上的藝術家、策展人和畫廊,無不卯足全力,積極爭取。各大主流媒體也不會錯過報導,而有幸參展的藝術家,無疑是學術與市場雙重認證,收藏家們也會關注每屆參展藝術家,伺機進場購買他們的作品。威尼斯雙年展成立的宗旨之一,即是力求為當代藝術建立一個新的市場。 拉丁美洲藝術在威尼斯 本屆美術雙年展的視覺藝術總監與策展人是來自巴西的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Adriano Pedrosa),他揭示的主題是「處處都是外人」(Stranieri Ovunque /Foreigners Everywhere)(展期4月20日至11月24日),反映世界的當代政治與處境。雙年展從1995年開始啟用非義大利籍的總監,逐漸以開放的心態,讓不同族裔、不同性別取向的藝術工作者,融入這個百年歷史的雙年展。佩德羅薩是威尼斯國際美術主題展的第一位拉丁美洲籍策展人,實際上也是來自南半球的第一人。 佩德羅薩提到:「處處都是外人,表達上有諸多含義。可以說,無論你走到哪裡,無論在哪裡,你總是被外國人包圍。 ... 然後在一個更個人的,也許是精神分析的主觀維度中,無論走到哪裡,你內心深處也是一個外國人。難民、外國人、酷兒、局外人和原住民,凡此種種... 皆是此次展覽感興趣的主題。」 威尼斯雙年展的展覽類別,包含「主題館」(Central Pavilion)、「國家館」(National Participations)與「平行展」(CollateralEvents)。「主題館」在綠園城堡(Giardini)和軍械庫(Arsenale)舉行,分成兩大面向,一是當代核心,重點關注當代外國和本土藝術家,另一是探索歷史核心,推崇拉丁美洲的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和迪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等20世紀經典人物,全球化殖民

"Nomader"- 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The Venice Biennale and Eddie Martinez

圖片
 Odile Chen / Ravenel Quarterly No. 47 / 2024-05-17 In April, the warm climate of Italy sets a perfect stage for travel as the beautiful city of water welcomes the opening of the 60th ed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rt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Arte di Venezia. It is the world's oldest biennial exhibition, established 129 years ago. The biennial event, held every two years, is a grand occas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rt world,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Olympics of the art world." With a tradition spanning over a century, the exhibition has only been interrupted twice, during World War I, and in 2021, when it was postponed for a year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Since 2022, the exhibition has transitioned from odd-numbered to even-numbered years, alternating with the Architecture Biennale (established in 1980). This internationally significant event sees artists, curators, and galleries from the art world putting their best foot forward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Major mai

空間之華采 — 藝術家山姆.法蘭西斯

圖片
陳惠黛 Odile Chen  / 羅芙奧季刊第46期 / 2024-04-30 吸睛的名人收藏專拍 保羅.艾倫(Paul Allen,1953-2018),是發明家、投資家、考古學家、慈善家,更是一位藝術愛好者。1975年時,他與兒時好友比爾.蓋茲(Bill Gates, 1955年生)共同創建微軟公司,攜手啟動了1970年代、1980年代改變人類的微型電腦的革命。保羅.艾倫擁有美式足球和籃球職業球隊,同時是電影夢工廠的股東,一生熱愛科學研究、考古、飛行、音樂和藝術收藏。不幸,2018年因淋巴瘤疾病去世,享年65歲,去世時的淨資產估價約有203億美元之高,那一年他躋身《富比士》全球富豪榜的第44位。 過去人們總是說,拍賣常是由三個D所推動:即是Death(死亡)、Divorce(離婚)、Debt(債務)。保羅.艾倫終身未娶,也無後代,最終不意外地,他的藝術收藏被送進了拍賣公司。在他逝世四年後的2022年,紐約佳士得舉行為期兩天的保羅.艾倫收藏專拍,155件巨擘經典的收藏品,締造了白手套完售紀錄,以16.2億美元的紀錄,創下單一收藏家專拍最高價紀錄。這批收藏也是新冠疫情結束後,最受全球矚目的單一藏家委託的拍賣會。 在這次專拍當中,有一幅描繪波光淋漓、閃爍流動的抽象畫作,它是出自美國藝術家山姆.法蘭西斯(Sam Francis, 1923-1994)的作品,畫題是《藍色與黑色的構圖》(1955作),靈感來自當年他在醫院病榻上凝視天花板光線與色彩的反射。這幅畫以1355萬7500美元(約4億4千萬台幣)的價格成交,創下了藝術家歷年拍賣最高金額紀錄,遠遠高於預估價的400萬至600萬美元。這幅畫作正是保羅.艾倫生前所有,2001年向高古軒畫廊購得,珍藏十餘年。 艾倫收藏專拍的成功,給予世人重新關注法蘭西斯其人其藝的機會,過去他的畫價長期被低估,行情遠遠落後其他美國抽象畫家同代好友。無論是克萊福特.斯蒂爾(Clyfford Still)、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兩位藝術家目前最高拍賣成交價均超過六千萬美元。這場拍賣佳績提前宣示慶祝藝術家的一系列百年誕辰活動。2023年,適逢山姆.法蘭西斯百歲誕辰,山姆.法蘭西斯基金會(Sam Francis Foundation)與重要畫廊攜手,透過展覽、教育活動、特別項目、文章和檔案探索來紀念百歲,喚起眾人對這位

Sam Francis, Color in Space

圖片
  Odile Chen /  Ravenel Quarterly No. 46 /  2024-04-30 Eye-catching Celebrity Collection Auction Paul Allen (1953-2018) epitomized versatility as an inventor, investor, archaeologist, philanthropist, and foremost, an ardent lover of art. In 1975, he co-founded Microsoft alongside his childhood confidant, Bill Gates (born in 1955), catalyzing the personal computing revolution of the 1970s and 1980s. Besides pioneering in technology, Paul Allen's ventures extended to owning professional football and basketball teams, and holding shares in DreamWorks Studios. His life was a tapestry of passions, spanning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rchaeology, aviation, music, and the curation of exquisite art collections. Tragically, he succumbed to lymphoma in 2018 at the age of 65, leaving behind an estimated net worth of US$20.3 billion and securing the 44th position on Forbes' global billionaires list that year. A common adage suggests that auctions are often fueled by the three Ds: Death, Divor

隱士般的人物:八十回顧王懷慶

圖片
陳惠黛 Odile Chen  / 羅芙奧季刊第45期 / 2023-11-23 2007年秋天,我曾經為舊版的季刊專欄撰寫一篇〈一畫難求行情穩健勁揚.王懷慶金石為開挑戰新紀錄〉的專文,探討王懷慶當年的行情走向,那曾經是華人藝術市場最高峰的一年,無論現代與當代藝術皆極其蓬勃。隨之而來的2008年,雖遭逢全球性金融海嘯的襲擊,中國當代藝術是受打擊最重的項目之一,有些至今尚未全面恢復。然而,當年度王懷慶的拍賣成交金額達到3.5億台幣(US$11,126,618。數據來源Artprice.com資料庫,以下同)的首波高峰,未受過多撼動,相對穩健。 八年過去,2016年王懷慶的拍賣市場迎來另一波高峰,當年度拍賣成交總額達到近3.7億台幣(US$11,447,445),為藝術家個人前所未有最高的成交量。多年之後,王懷慶的畫作依舊是「一畫難求」,在拍賣市場上每年僅偶然可見一二幅油畫現身。王懷慶早年自海外發跡,不僅曾遊學美國,參加海外展覽,如法國、新加坡、香港、台灣、澳門與日本,市場集中於海外華人收藏圈。 曾經牆外開花牆內香,如今主力市場在大陸 大陸的《澎湃新聞》如此形容王懷慶的市場狀況:「⋯王懷慶如今是市場中『隱士』般的人物。拍場上常常好幾年都見不到他的作品,但一旦出現也常常會創造高價。(2021年)5月的北京春拍中,王懷慶的《永字八法》即創下了7187.5萬元(人民幣)的拍賣紀錄。王懷慶市場最早興起於2008年第一個當代藝術熱潮前後,作為吳冠中的弟子,他中西結合的作品在海外受到追捧,因此,有人稱其為『牆外開花牆內香』。不過隨著中國藝術市場話語權逐漸回歸,他的作品也逐漸被內地美術館重視,也炮製了眾多高價。」 就市場面而言,王懷慶的作品的確最早出現於1991年9月香港佳士得的拍場,而後零星出現於每年香港的拍賣會上。台灣的拍賣公司從2000年秋拍後才首次見到。1990年代王懷慶最早進入商業市場,在香港漢雅軒和新加坡斯民藝苑展出。1999年後與台北的大未來畫廊首次合作。而大陸的拍場一直到2006年才見到上海拍賣行的推薦,起步甚晚。 所謂「牆外開花牆內香」,王懷慶在大陸也享有高知名度。他是吳冠中先生的得意門生,而恩師從不吝於對外稱讚他的才情。除了早年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收藏有王懷慶的作品,上海的龍美術館也收藏王懷慶的油畫大作。根據拍賣數據分析,王懷慶自2000年以後至今(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