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莊喆

陳惠黛 Odile Chen / 羅芙奧季刊第49期 / 2024-11-05 莊喆攝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回顧展現場 (魏品和攝影) 今年九十高齡的旅美華人藝術家莊喆,獲邀於2024年10月26日起於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舉行「元氣淋漓—人間90莊喆特展」,展期至2025年4月6日,館方自美國、法國、上海、新加坡、台灣借展百餘件作品,涵蓋1960年代早期作品,至千禧年後的近期作品,讓藏家們得以一飽眼福。 回顧莊喆在美術館的回顧展,平均十多年能遇上一回。2015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為他舉辦「鴻濛與酣暢」八十回顧展。在此之前,1992年台北市立美術館也辦過一場回顧35年創作生涯的個展。其創作備受美術界的重視,也有海內外知名機構與藏家收藏。 巴黎龐畢度中心於2021年5月宣布典藏了兩幅莊喆的畫作:一幅是1964年代直式構圖,帶有東方墨韻渲與拼貼的早期作品,另一件是1981年橫式構圖大留白的淺綠色抽象畫,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特色。此次典藏計畫是透時任國法國台灣文化中心(巴文中心)主任連俐俐,和巴黎畫商莎賓.瓦季尤(Sabine Vazieux),合力促成。龐畢度中心策展人凱薩琳.大衛(Catherine David),曾經擔任1997年德國文件大展的藝術總監,經她挑選的作品,再由藝術家莊喆捐贈,這些精采的收藏補上博物館闕漏的華人抽象畫家名單,另一位同時獲典藏的同為「五月畫會」成員馮鍾睿(1934年生)。 莊喆的繪畫受到北宋山水的啟發,他也心儀崇仰明清八大山人、石濤、陳洪綬與徐渭等大師,追求超凡脫俗。莊喆出生於中國大陸,略晚於趙無極和朱德群,但在台灣發展和建立其藝術脈絡,又經常往來於國際,對於西方的前衛藝術有深刻的理解。莊喆能以新的觀點,和「五月畫會」、「東方畫會」等同代藝術家切磋,從而因自身的家學淵源,形成極為豐富且有涵養的藝術觀。莊喆從十來歲時即臨摹古典山水人物,回顧他一生的漫長和精彩,難怪能描繪出一幅幅瀟灑和諧的藝術創作。 出身藝術世家 看盡山水古畫之美 1934年莊喆出生於北京,父親莊嚴(本名莊尚嚴,1899-1980)、母親申若俠(1906-2006)。父親莊嚴畢業於北大哲學系,曾赴日本研究考古,他同時是古文物專家、藝術史家以及書法家,以瘦金體書法聞名。莊喆為家中三子,長兄莊申(1932-2000),後成為藝術史學家,創辦香港大學藝術系;二哥次子...